办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①国家队成员苏彩霞和何云舒母女同时到学校指导学生排球训练
②学生在“智慧农园”体验生态种植

    厦门市云顶学校是厦门市思明区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海滨城市厦门东部,坐落于美丽的云顶岩下。漫步校园,就像走进了藏在闹市里的世外桃源,满眼都是生态的绿色。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办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学校,让学生幸福成长。

    精神文化引领

    构建生态管理体系

    “生态”一词,通常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办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学校,就是要建设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生长性,寻求教育之道,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认为,“自然”是“生态”的核心要义,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学校,就是要把“生机、活力、生态”三元素融入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构建文明、和谐、美好的学校文化。

    一是构建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确立了“办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学校”的办学愿景,“知行合一、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品格端正、多元成才”的育人目标,“崇德修学”的校训,以及“淳朴、包容、求真、求实”的校风。

    二是坚持“长程”与“分合”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既不是简单地将小学与初中合并管理,也不是简单地把小学与初中分开管理。学校坚持“长程”设计,建立“分合”管理、“分部”评价的管理机制。

    在“长程”管理方面,学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统一规划、一以贯之,确保学生个体成长的连续性。在课程设置方面,以现有的中小学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主干,以校本课程为补充,避免零碎和重复课程,形成九年一贯的系列课程。在师资安排方面,小学部与初中部、毕业年级和起始年级一并融通考虑。

    在“分合”管理方面,做到该“分”的“分”、该“合”的“合”。比如一些主要学科的教研组,按小学和初中两个学部分设,而体育、音乐、美术、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则全校“合并”设一个教研组,利于集中管理。体育场馆、图书阅览室、心理辅导中心等场所,坚持采用全校“合用”的管理方式,避免重复添置教学设施,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在“分合”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实施“分部”评价。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分学部进行,如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教师评先评优、教师职务竞聘等。学校切合实际的评价方法,有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尊重个性发展

    追求真实的教育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人”是什么和“教”应该如何进行,这两方面所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是“自然”。他认为,“自然”是理解“教育是什么”的原型,是其“魂”,包含着对“人为何要受教育”和“如何进行教育”之认识的全部根基。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态学校,就是要基于“自然”,追求一种“真实”的教育、一种“尊重自身力量发展”的教育、一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一种注重“生成、生长”的教育,让教育回归更有益于生命成长的生态、回归教育本质。

    一是构建学生行为文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重建学生行为文化,凸显德育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生岗位建设,按学龄设岗,因人设岗,因事设岗,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比如中年段岗位主题“人人来当家”,学生以“敬业、互学”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干久一行”的精神。通过表彰激励,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学校把“关爱”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云顶学校小义工团”,学生们在接受社会关爱的同时,也通过志愿服务回馈社会。

    二是构建现代课堂文化,让课堂充满生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教与学改革的诉求越发强烈,这势必要求多种多样综合的教与学改革,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课堂教育与学习方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与学方式。

    2015年9月,学校选择走“新基础教育”科研兴校之路,坚持学生立场,建设生态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注重“开放、互动和生成”,做到“五还”,即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和还评议权给学生,努力实现“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是信息化赋能课堂变革,提升学习效益。2020年以来,学校参加思明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为实验区领航校。信息化赋能课堂变革,成为实现学校愿景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倡导教师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从资源的采集和应用、技术的选择和应用、网络空间的应用及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4个维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开展同步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同质分组学习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方便。

    体艺科技赋能

    学生充满活力

    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特征即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教育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微观层面来讲,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理念应该是个性化、差异性、创造性、开放性。

    要贯彻现代化教育的理念,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基于这些认识,学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开设多个体育项目、科技项目供学生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依据学生天赋和爱好的不同,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权,来体现差异性。同时,学校坚持开放办教育,面向社会,把奥运冠军、行业专家请到学校,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

    学校的排球教练队伍中,有20世纪60年代中国女排队长苏彩霞和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排队员何云舒。她们是母女,都在学校担任排球教练,手把手地教学生练习排球,用中国女排精神点燃了学生对梦想的渴望和追求。

    学校还建立了以奥运冠军林清峰命名的“林清峰举重训练馆”,以“举冠军梦想、重素质教育”为理念。奥运冠军林清峰亲自到学校指导学生举重,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现在,学校是厦门市女排和举重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多次在省、市排球和举重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学校的运动项目众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学校开展排球、举重、篮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体育舞蹈、健美操等体育项目,不但用“冠军梦想”激励学生成长,还培养了学生吃苦坚韧、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品质。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成立学校舞蹈队。2019年获厦门市第二十三届少儿文艺汇演(思明区舞蹈专场)金奖、市赛银奖,2021年获厦门市第二十四届“鹭岛花朵”少儿文艺汇演(思明区舞蹈专场)金奖。

    让学生多元成才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020年,学校成为厦门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不仅在小学部和初中部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还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人工智能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学习人工智能,并通过参加相关赛事,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学生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类等相关赛事中硕果累累。2021年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比赛30余人次,获市级比赛一等奖2项、省级比赛一等奖1项、国家比赛二等奖2项。

    劳动实践教育

    促进幸福成长

    学校创新开辟了“智慧农园”实践基地,学生在学校里种植蔬菜,还有专业的农艺师指导。

    学校把农园作为四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按照班级划分区域。班级学生自主选择两到三个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和日常管理。教师利用兴趣小组活动、科学课、综合实践和劳技课等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学校还借力厦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资源优势,请农艺专家每周到学校对学生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答疑解惑,就适合学校种植的作物品种提出专业性建议,帮助引进改良品种,指导师生利用生态方式防治病虫害。通过传统种植和现代种植的对比探究等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植物的根、茎、叶、花等生长过程,初步掌握了种植的步骤和方法。

    在果蔬收成的季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学生售卖收获的果蔬,将所得款项捐赠给学校附近的“福乐家园”,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传承扶贫济弱的传统美德。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学生们播下种子、挥洒汗水,收获果实、收获爱心。

    (曾绍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