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我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一些新挑战,如全球化亟须打破“单一外语”的培养方式,高水平对外开放急需“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翻译须加强外语人才的人文素养,培养外语人才文化自信举措须进一步加强。这些新挑战对我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外语人才当前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成绩有目共睹,但面对新挑战,该模式还应再创新再完善。经过多年调研,同时总结国内部分外语院校的实践经验,完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或可考虑如下四方面:
优化“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外语技能模块、文化素养模块和特色专业方向模块相互衔接、支撑和融合的课程模块。语言技能课程模块,尊重语言习得规律,设置“非通用语+英语”“英语+通用语”或“同语系双语+英语”的语言技能课程;文化素养模块注重文化素养的理论积淀和语言技能与文化素养的相互渗透;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依据中国与相应语种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开设,课程以英语或双语为媒介,通过实际语言运用进一步提升复语能力,改变“单一外语”的培养模式。
创新“五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一是强化价值引领,促进教书与育人深度融合,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二是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学界与业界深度融合,深化校政企合作,培养应用能力强的外语人才;三是创新外语教学方式,促进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搭建科研平台,促进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五是推进国际化战略,促进国内与国外深度融合,与境外教学科研机构联合,拓展和丰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开放、多元、复杂的全球语境中,外语人才被赋予了融通中外、帮助世界读懂中国的历史使命。为讲好中国故事,可做如下尝试。一是要培养外语人才文化传播的使命意识,发挥好外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工具性价值和培养国际视野、正确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的育人价值;二是要培养外语人才的跨文化思辨能力,运用得体的语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即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体系本身,还要关注语言的交际和沟通功能,引导外语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外语人才坚定文化自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既要敞开胸怀,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接纳世界文化,更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身份认同,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外语人才从事着更加广泛和专业的对外交流工作,承担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道理、讲明中国道路的责任。外语文化教学中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外语人才可以扎根本土文化放眼世界文化,并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如进行以上四方面的完善,将可进一步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使外语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当前国际交流形势发展需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