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课教学中讲好“思政故事”
最近,在厦门信息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给学生讲述了鹰厦铁路修建过程中的故事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地铁工作人员保障交通安全的故事。这是学校在专业课教学中讲好“思政故事”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厦门信息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两个体系,特别注重在专业课上讲好“思政故事”,并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职业素养,从而构建了“1234”的大思政格局。
在专业课中融入家国情怀与行业前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未来从事地铁站台安全员、票务员等岗位服务必修的安全教育课程。该课程教学团队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上,教师首先阐述了铁路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意义,不论是鹰厦铁路,还是“十四五”规划中的京台铁路,都要实现有序指挥与安全运行。课程教学团队还以鹰厦铁路的建设历史为思政载体,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特色,讲解詹天佑精神、老铁道精神,同时发掘厦门城市特有的嘉庚精神、特区精神、金砖精神等思政元素,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树立家国情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还包含一节专题课,即“‘打赢地铁战疫,塑造硬核后浪’——城市轨道交通防疫应急处理”,该专题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切入点,同时讲述地铁工作者在抗疫一线的故事,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统一。
除了渗透家国情怀,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上,教师还讲解了地铁的发展前景等内容,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更加了解,同时也在课程中渗透了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教师在专业课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介绍专业前景,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方向,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比如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这一内容时,教师会以“翻打传票”“点钞比赛”等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技能为突破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教师还会介绍这些技能在行业中的应用,以及财会专业的职业前景,最后告知学生做好财会工作的必备技能,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的特色,充分领悟本门课程的乐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专业课中渗透劳动意识与职业道德
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中,学校要求学生把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劳动意识与职业道德,这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安静的教室里,一堂电子工艺课接近尾声。不等教师指令,学生已经快速并井然有序地把耗材放入回收盒。在电子工艺课堂上,废弃的元器件和耗材相对较多,学校在实训室后面设置了“可回收白色导线”“可回收黑色导线”等5个不同的回收盒,帮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建筑实训课也会遗留大量的工程废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拣出可以继续利用的塑料管、导线、钢筋等。这是学校在专业实践中渗透劳动意识与职业道德的具体做法。
学校认为,工作完成后,养成收纳的习惯,把工作场所整理得干干净净,本身就是一种职业习惯,也体现了劳动意识与职业道德。学校从小事抓起,让教育真正落地,且润物无声。
除了在实践中让学生感悟职业道德,学校教师还在课堂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教学团队以城市轨道运营安全理念为思政内涵,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融合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履职尽责、文明有礼、全心全意服务乘客的服务意识,让学生树立遵章守纪、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安全意识,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还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具体的行业职业道德要求。比如,教师在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时,会解说一些关于诚信经营的法律法规;财会类课程教师会补充一些财会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电子、建筑等工科专业的教师会渗透一些关于质量意识的职业道德知识。学校认为,职业道德是学生的成长之基,在专业课中渗透职业道德,能让学生更加理解行业规范,从而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专业课中培养工匠精神与职业特质
学校在现代学徒制建设中,邀请数字媒体、幼儿保育等专业的企业和幼儿园优秀导师进校园、进课堂。这些导师现身说法,与学生互动,产生共鸣。学校还举办“优秀匠人校友”事迹展,弘扬工匠精神。
学校认为,要真正培养工匠精神,除了学习楷模的先进事迹,更要培养职业特质,有了职业特质和敬业精神,才能培养出“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所追求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练就熟练的技能、养成端正的态度,也要使学生形成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思维、行为、语言和情感等职业特质。以维修电工为例,学校专业课教师将其职业特质总结为:尊重规范、严格执行标准,具有强烈的安全用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将培养目标设定为: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观察、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并能从事高空作业。
学校采用过程导向行动教学法,以此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不断培养、磨炼、强化学生的职业特质。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成果评价和学业评价5个环节。比如,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教学中,任务描述是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分析则是通过读图,明确工艺要求和要实现的功能;任务实施是按照规范的安装工艺,安装自动往返工作台控制电路并进行调试,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保证安装电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成果评价是评价电路安装能否通过相关的验收规范,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能否为企业谋利等;学业评价是评价学生追求精度价值的技能模式形成的情况,侧重考查学生安装调试设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规范。
这5个环节强化了对学生职业特质的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综合能力,而教师则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灌输安全意识,让学生追求操作的准确和结果的精度,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特质。
学校认为,很多知识可能会被学生遗忘,但职业特质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会伴随学生终身。
在制度保障与教研中抓落实
在课程思政成为学校常态化工作后,为了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且不断自我超越,学校建立了系列制度,以制度保障推进工作,同时注重教研引领,这些举措,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学校由校党委统一领导,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学校厘清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元素,制定了《厦门信息学校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还组建了“课程思政专家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建设、教学研究等进行指导。
学校以思政课程为引领,构建以思政课为关键、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协同、以校本课为特色的“四位一体”思政育人课程体系。学校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统一起来,同频共振,组织集体备课,经常开展听课评课,充分发挥思政课“显性”教育和其他课程“隐性”教育的协同效应。
课题研究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学校鼓励教师投身思政课程的相关研究工作,并要求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和全过程,稳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被确立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持续巩固和深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在奋进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庄铭星 廖怀东 莫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