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落实劳动课标和劳动课程六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单位系天津市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政策沿革

    1978年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纠正了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错误教育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实质,重申了“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目标。

    1981年

    教育部下发了五、六年制中学教学计划通知,明确指出中学劳动技术课程以服务“四个现代化”为目标。

    1982年

    教育部下发《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指出在中学开设劳动教育技术课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986年

    国家教委在《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规划要点》中将勤工俭学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手段。

    1987年

    《“七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要点》出台,首次把劳育与德智体美并列提出(在此之前,劳动教育一直被包含在德育中),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

    199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素质标准要求,并将劳动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中。

    1997年

    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其中教育是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督导评估中小学的标准之一。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人才培养“劳”的要求,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必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并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

    2015年

    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劳动素养培养已成为人才培养之重要内容。

    2018年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标志着“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劳”与“德智体美”并列为教育方针,开创了“五育并举”的新局面。

    201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知行合一、融合发展等基本理念,强调要弘扬学生劳动精神,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真正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2022年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在新修订的16门学科课程标准中,劳动课标成为课标群的最新成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