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父女共同成长的快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女儿读初中的时候,临近父亲节的一天,我悄悄问她:“父亲节你准备给爸爸送什么礼物啊?”女儿看了我一眼,瞬间做出很无辜的表情:“爸爸,父亲节为啥要我给你送礼物?”“因为我是爸爸,你应当感谢我对你的付出呀。”女儿诙谐地笑了:“那不对啊,正是因为有了我,您才有了当爸爸的机会,您应当感谢我才对啊!”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女儿是在开玩笑,父女俩哈哈大笑。

    这样有趣的玩笑经常在我和女儿之间发生,回想起来,女儿的确带给我太多的快乐。从女儿出生到现在,我已经有26年的“爸龄”了。女儿说得也没错,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奉献者,但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孩子每一天的变化和进步都带给父母成就感和幸福感。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到来促进了我们人生目标的改变和自身的成长。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经历成为我们父女之间幸福而美好的印记。

学习上,孩子是“小伙伴”

    我们两代人共同学习的经历起始于女儿两岁的时候,我成为她的故事员,晚上一个小时的故事会是我们每日生活的必需品。起初是我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后来是结合每天的生活即兴创作故事;女儿四岁以后,我开始和她一起编故事;从她六岁开始,我们根据自己创作的故事一起编写故事书。

    整个学龄前阶段,我和女儿一起读了几百本中外童话和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我在享受女儿的童真童趣的同时,也逐步学习和理解了儿童身心的发展特征和成长规律。

    女儿上小学后,她每天在家写作业的时间也是我们全家学习读书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包括爷爷奶奶在内,全家人一起读书看报,不看电视、不交谈、不做其他的事。女儿的小学学段,她写作业都很自觉且学习成绩优异,而我则读了几十本中外名著及和工作相关的书。读书学习也成为我们每日家庭生活的“必修课”,一直坚持到现在。

    六年级以后,女儿有了自己的阅读计划,我们开始交流彼此的读书心得和体会,比如她看完《窗边的小豆豆》,给我讲对巴学园的向往和喜爱,我也和她分享正在读的余华的《活着》,给她讲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

    一直到现在,女儿已经去国外求学,我们之间还一直保持着分享和交流读书心得的“老传统”,还会定期交流对社会热点、国际时政的观点和认识。父女之间的“代差”,恰好让我们能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看待问题,彼此都学会了兼容并蓄。 

家庭中,孩子是“小理事”

    爷爷奶奶曾戏称我们家是“承包制”家庭,爸爸、妈妈、孩子,每个人都负责一片家庭责任区的管理、维护和保洁。女儿从三岁开始,就在家里有了自己的一块“小领地”——她的玩具箱、衣橱、书架都由她自己负责整理。我们彼此间可以互相检查和督促“履行职责”的情况。

    我们每周会召开一次家庭会议,称之为“家庭理事会”,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需要在会上讨论、决定。和爸爸妈妈一样,女儿也是“家庭理事会”中平等的一员,拥有“提案权”和“表决权”,当然也必须按照会上的决议履行自己的义务。

    担任家庭“小理事”,让孩子找到了当主人的感觉,建立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我这个家长也从中学习了协商和对话的技巧,学会了处理问题时兼顾不同的利益和诉求。

生活中,孩子是“小帮手”

    我们一直支持和鼓励孩子参与家里的各种事务和活动,从组装家具到烘焙面包,从安装电脑软件到解决室内通风问题,都会让女儿参与、体验和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小帮手”。同时鼓励她在实践中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培养她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小帮手”也出现过“大失手”的情形。孩子上初中以后,开始和我一起负责全家度假的组织和安排。有一次,女儿在安排全家的国际旅行行程时,因一时疏忽,错误理解了航班时间,不仅导致三张机票作废,还有可能影响我们后面的全部行程。当时我感觉到她内心有很大压力,有点儿手足无措。我给了她一个轻轻的拥抱并安慰她:“旅行的手续繁杂,出现失误是可以理解的。现在马上和航空公司联系,一定能找到解决方案。”女儿抹了一下眼角的泪水,迅速和工作人员协商,最终找到了办法,我们可以重新补票登机了。

    互相分担困难和分享心情,也是我和女儿共同成长经历中的重要内容。这个过程帮助我和孩子不断学习接纳现实、调整心态、积极应对,也培养了孩子应对风浪和挑战的心理韧性。

    与孩子分享喜悦和成就,也分担困难和挫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两代人都有收获与成长。无论是积极心态还是消极情绪,彼此之间的分享和分担都成为两代人情感联结的纽带和力量的源泉。

    对孩子而言,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有一个他可以依靠、信任和尊崇的人给予他陪伴、关注和鼓励。用欣赏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努力和成就给出真诚的赞扬,是孩子所盼望的最珍贵的礼物。愿父亲们也对孩子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他们让我们成为父亲,拥有不同的人生也享受与他们一起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系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