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为本 实践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作为湖北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办学18年来,始终秉承“立德 博学 笃行 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建设国内知名、湖北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积极拓展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与管理育人手段,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民办本科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环境育人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师生和谐成长的乐土。”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董事长杨炜苗认为,构建绿色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洁净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于提升学校育人成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提升学校育人环境和文化品位,2021年,学校聘请了全球知名的大学校园设计团队——贝尼国际团队,用时近半年,从一花一草到亭台水榭,对学校整体布局和细节景观进行规划与改造设计,致力于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秋季有果,有景赏、有主题文化,错落有致”的景观式校园。

    住得好,才能学得好。为了改善学生住宿条件,自2016年以来,学校分4批对18栋学生公寓楼的两万余个铺位进行了整体功能升级改造,并统一安装了空调、热水器等设施设备,让学生住得踏实、学得舒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校办学成绩的基础保障。为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近年来,学校共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立项建设实验室项目50个,包括30个新建项目和20个改扩建项目,学生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

    如何将校园“硬环境”的改善条件向“软环境”的育人功能转变,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管理者们不断探索的问题。经过在师生群体中广泛调研,以更有效地利用校内空间、更贴心地服务学生为目的,学校将综合楼一楼大厅改造成阅读室,学校中心花园也设置了读书长廊,在每栋教学楼的一楼都专门配备了读书室,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教育”理念为基础,学校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通过提升校园网络功能,建设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初步达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应用架构,师生已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诸多便利。

    不仅如此,多年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始终将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工作要点,从餐饮管理、公用房管理、校园卫生、后勤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深化落实。大力加强师生日常行为管理,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为建设生态化校园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智慧教室、实验室、教学楼、心理中心到田径场、篮球场、绿化带……一花一草,一砖一瓦,由内而外的改变如同春风化雨,不仅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校内生活幸福指数,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教职工办公环境,也真正实现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以传承“立德 博学 笃行 创新”校训精神为核心,以展现“精品化、国际化、个性化”的特色为主脉,“一院一景、一楼一品”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校园新面貌,正在成为所有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子心中美好的知识殿堂。

    文化育人 创新思路 建设品牌

    校园文化有着启迪智慧、厚植德行、成风化人、涵养思想的强大力量。构建浓郁的文化环境,能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育人效果。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风不仅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标志性体现,是学校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在学校董事会和党委统筹之下,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作风建设,对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风进行重塑提炼,使之进一步适应学校在新时代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即:秉承“立德 博学 笃行 创新”的校训精神,积极培育“团结、勤奋、求实、卓越”的优良校风,积极倡导“爱生、乐教、严谨、求真”的高尚教风,积极创建“尊师、勤学、立志、有为”的良好学风,积极营造“诚信、守纪、实干、奉献”的务实作风。

    在学校各部门积极引导践行之下,“一训四风”已内化成为师生发展的精神支柱。以之为依托,还成功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蒲公英支教”、“百年芳华路——给老兵拍摄婚纱照”、走访老党员老红军和抗战老兵、红色调研采风……把红色元素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积极搭建红色实践平台,完善红色教育实践机制,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红色文化、涵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为了真正将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年学生血脉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成为红色文化的自觉弘扬者和传播者,学校以“红星合唱团”“红色基因团队”为载体,引导学校师生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铭记红色历史。

    为了促进师生更加了解前沿学术动态,推动学校各专业更加深化、可持续发展,2021年以来,学校着力打造了“一坛五堂”文化交流品牌活动。

    “一坛五堂”,即学校层面开展“武昌论坛”,邀请资深学者、企业名流等,从宏观层面突出学术视野、文化传承、技术进步等内容。学院层面则结合各自专业与行业特色,开设对应讲堂,例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创新讲堂、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知行讲堂、艺术与传媒学院开设至臻讲堂、人文学院开设博雅讲堂、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求是讲堂,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及各自专业学科发展需求,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新知识、新观点。

    “文化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高芸介绍,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通过不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帮助师生接受新思想、收集新信息、思考新问题、学习新技术,已经成功打造出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

    管理育人 完善制度 提质增效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副董事长、常务副校长王加青表示:“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督查机制,是一所高等院校真正实现内生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为此,学校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为切入点,按照“全面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达标”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四项评估实施方案计划,明确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职责分工,以评促建,以建提质。

    近年来,学校先后成立了发展规划与评建办公室、教学质量管理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等二级部门(单位),健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架构。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与依法治校的行为准绳。通过对原有各类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学校创造性地推出了极具管理特色的“一章八制”。“一章”是指大学章程,“八制”包含党务、宣传、工会类,行政管理类,人事类,教学类,学生、就业类,外事、国教、招生类,财务、资产类,后勤、保卫类。

    “一章八制”不仅为学校全面依法治校、依规办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学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强化了学校依法管理,规范了办学行为,将杂乱无章的各项日常工作纳入了法治化管理轨道。

    编制“十四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思路举措。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学校组织起草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

    打造具有地域、行业特色的协同育人和创新育人平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为此,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以“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作为办学方向,通过构建“四育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和“导师制”全员育人模式、实施本硕直通培养计划、打造海外课堂、参加联合国人口基金“一带一路”青年领导力项目、打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等形成国际化办学特色。通过打造“四化”志愿服务体系和“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果丰硕: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2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教学团队1支,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3项,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1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科学技术成果奖5项;一名教师获得省级五一劳动奖章。学生在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000余人次,一名学生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办学成绩不断突破,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口碑。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湖北省科技部门“大学生校园科技孵化器”、湖北省教育部门“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湖北省征兵工作突出单位”、“平安高校”等荣誉称号;成功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品牌实力民办高校”等教育改革先进行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