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发展 特色发展 创新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武昌首义学院作为全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历经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和武昌首义学院两个发展阶段,凭借着过硬的实力与办学成绩,获得广泛认可。从2000年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应用能力培养,不断优化升级人才培养方案,以一流标准建设优势专业,以国家(区域)战略导向培育新兴专业,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专业,以社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紧密对接产业和岗位需求,打造人才培养特色。

    20余年来,武昌首义学院秉承“学以广才、志以成学”的校训,践行“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转型中始终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快速发展。

    坚持产出导向

    强化内涵建设

    学生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晴雨表。2006年,武昌首义学院以“夯实基础、充实内涵、强化责任、提高质量”为指导思想,开始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2009年开始,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题,紧扣《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构建各专业核心能力体系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唯有科学谋划,方能勇立潮头。2016年,学校再次对办学理念提档升级,超前部署,构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适合自身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OBE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就是在具体工作中用达成度评价推动课程改进,改革教学方法,进而建立长效机制和持续改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项改革既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又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探索。为此,在OBE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通过全员学习、专题培训、试点引路、专家指导、及时总结、持续改进,不断探索推进改革工作。

    近年来,学校通过自主研发OBE相关功能系统对接教务系统,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保证OBE工作可持续推进,实现了OBE课程达成度评价、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等3个主要工作环节的信息化处理。

    对于武昌首义学院来说,OBE工作不仅是推动专业建设的手段,更是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再造工程。在常务副校长兼机电学院院长、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吴昌林主导下,学校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等3个专业严格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推出OBE工作第一块“试验田”。经过摸索总结后,OBE模式教学体系在全校范围开始试点构建工作,广播电视学等13个专业、“大学英语”等5门课程被列为首批OBE工作试点专业(课程)。2018年,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全面推行OBE教学模式。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全面推进落实,这一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2019年12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广播电视学、土木工程、市场营销等7个专业入选湖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等5个教学团队荣获“湖北省级高校教学团队”荣誉称号,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等3个基层教学组织被评定为“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普罗棱镜望远镜的设计与仿真等20门课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课程。“基于‘OBE模式’的校企‘共建共赢’新工科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项目入选国家教育部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通过实施OBE改革,近年来,学校新增省级教研项目15项,获批项目数量和申报成功率逐年提升。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学校37个普通本科专业、9个校企合作专业(班)按照OBE模式凝练培养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构建专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与相关教学环节关联矩阵,初步形成了能力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转型发展

    6月16日,学校与华为云、中软国际签订武昌首义学院—人工智能—华为云人才培养中心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人才。中心在华为深圳全球总部揭牌。同日,学校与腾讯公司、武汉厚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腾讯云产业学院。

    多年来,为了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武昌首义学院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2014年正式启动“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方案,不久即获批成为湖北省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为了实现全面转型目标,学校始终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校领导带队参与,常态化组织干部和教师团队到新技术企业考察调研,并授权学院结合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全方位推进引企入教。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挑战。2015年初,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始试点与企业合作,围绕新兴产业进行共建专业。次年与中软国际合作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软国际特色班)等专业,并申报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这一尝试,拉开了武昌首义学院校企共建专业的序幕。2016年至2017年,以中软国际合作模式为样板,信科学院又分别与深圳讯方等5家企业共建专业特色班。机电学院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自动化专业(智能制造方向),获批国家教育部门“智能制造2025计划”项目。

    随着引企入校工作不断深入,合作企业与合作内容不断增加,学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并专门设立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调、组织和质量管理。这一机制创新,给校企合作迅速走上快车道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1年,武昌首义学院创新校企合作组织形式,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软国际集团共同成立了“华为云学院”,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华中数控—智能制造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式,通过一体化共建学院,真正落实产教融合。

    近年来,武昌首义学院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产教融合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与230余家企业开展了多形式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联合育人项目。校企共同申报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4个,“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个。共建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接近全部,从事本专业工作比率达80%以上。

    通过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师资共训、基地共投、人才共育、就业共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联动、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校企深度融合新格局,在为企业输送乐学好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共融、共荣。

    落实立德树人

    培植育人特色

    “在抗疫的关键时刻,贵校学生曹可雯同志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学生党员的责任和担当。特致此信,感谢贵校的悉心培养……”

    日前,武昌首义学院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汇丽居民委员会的感谢信。对学校2018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曹可雯在上海抗击疫情关键时刻投身志愿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赞扬与衷心感谢。

    像曹可雯这样勇担时代重任、力行青年担当的优秀学子,在首义校园中比比皆是。在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众多首义学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擦亮了武昌首义学院立德树人的金字招牌,也为母校带回了一封封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

    多年来,武昌首义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传承名校基因,用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构建基于社会责任培育的养成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听党话、跟党走,有才能、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持续推进成人成才教育,全面实施“文明修身”“广才成学”“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化传扬”等5项工程,探索建立了“面向全体、分类引导、重点培养”的长效育人机制,严管与厚爱结合,规范与激励统一,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不仅首义学子就业与升学情况稳中有升,学生整体思想品德与综合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在刚刚揭晓的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中,首义学子李智鹏、仇斌双双入选,再次彰显首义学子的青春风采。而在此前,学校已涌现出“大学生自强之星”何荣、童博奥、邰文青。“长江学子”郑彬、魏嘉威等一系列先进典型。

    征程万里前行必达,重任千钧蹄疾步稳。“我们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就一定能培养更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跑出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加速度!”李崇光说。

    (汪亮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