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农”底色助力乡村振兴
■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笔谈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刊社 合办
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耕读办学传统的百年老校,全校师生秉承“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优良传统、“宏农学、扬国光”的价值追求,自觉肩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进入新时代,华中农业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力推进农科教紧密结合、产学研有效衔接,针对性地组织、引导师生到“三农”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构建新时代耕读教育体系,培育“知农爱农”人才。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华中农业大学以“读”致“知”、以“耕”促“行”,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强化价值引领,赓续耕读精神。学校大力开展“四史”教育以及农史、校史教育,传承耕读精神,通过352名党员领衔主持的403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示范课,着力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情怀。促进通专融合,完善耕读课程。开设耕读中国类课程25门、农耕文化类课程18门、经典诵读类课程6门、耕读实践示范课20门,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讲授“耕读中国”“绿色中国”耕读课程;建成全国首个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在传统农科专业基础上实现深度学科交叉;改造提升校内耕读教育教学基地439亩,建成一批校内外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战略支撑力量。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集群聚焦“四个面向”,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在生物育种领域,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洪山实验室,已聚合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8位院士。目前,实验室围绕生物种业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共同开展科技合作,积极建议和主动承担重大科技任务,联合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
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在“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校友的影响下,志愿文化已经成为华中农业大学重要的文化标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极为独特的作用。从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到湖北省建始县摩峰中心小学,20年来,一批批华中农业大学学子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精神价值追求,接续努力,为当地学生成长成才、基层教育扶贫工作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不仅改变了一个个孩子的人生,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与作为。如今,华中农业大学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育人体系建设,坚持面向社会需求,提高志愿服务的精准性,构建了以教育扶贫为主导、产业扶贫为牵引、文化扶贫为支撑的“本禹志愿服务队”特色扶贫体系。
探索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坚守“三农”底色、聚焦优势特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调“顶天”“立地”相结合,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服务“三农”相结合。2020年,学校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荆楚行”,引导广大师生深入一线,扎实开展楚才服务农业产业、科技成果在鄂转化、调研宣讲服务湖北、荆楚“三农”人才培训、留鄂就业创业促进五大行动。两年来,600余名教师、3000余名在校师生主动对接湖北省17个市州,纷纷发挥科教优势,在荆楚大地持续开展科技服务、人才培训、理论宣讲、主题调研等多项工作,真正做到服务一批农业经营主体、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成果、扶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培养一批“一懂两爱”的青年人才,全力助推湖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农业大学因农而生、强农而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是农业大学的初心和本分。未来,华中农业大学将继续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扎根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全方位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地服务社会,加快形成政府、企业和学校深度融合的发展机制,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让更多师生深入现代农业的“主战场”,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答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