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素养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西省太谷师范附属小学始创于1912年,是晋中市教育部门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小学。校园内古朴典雅的宋代藏经殿与实用美观的新式教学楼相互映衬,历经沧桑的古槐和挺拔的新柳点缀其间,尽显百年厚重历史。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2500余名,136名教职工中有特级教师1名、省级教学能手17名、省学科带头人2名。学校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等国家荣誉7项,山西省示范小学、山西省特色小学等省级荣誉12项。

    多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凝练了“崇德、启智、尚美、超越”的校训,形成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风和“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学风。学校以建设书香校园、智慧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现代校园“五大校园”为目标,开展高效素养课堂改革,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改革学校治理文化,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构建三大课程体系,以作业改革、项目学习、“双十”目标等为抓手,培养有个性而全面发展的学生;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模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在“双减”背景下,不断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质增效,建设一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现代学校。

    依章依法治校创管理文化

    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

    2017年,学校制定章程并在教代会通过后全面实施,实现了由章程制定向章程治校的转变。建立扁平化、分权制、项目制、制衡制的管理机制,构建行政管理、年级管理、项目管理、学术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文化,形成学校党总支、教代会、校委会、学术委员会、少代会、家委会六大多元治理主体。民主法治的管理文化基本形成,学校治理逐渐从行政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形成了办事靠法、遇事用法、难事靠法的依法治校新常态。

    构筑“高效素养课堂”模式

    提升核心素养和教学质量

    确定“高效素养课堂”十大要素,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精准备课、精准施教、精准评价、精准练习、精准教研让课标点和学科素养点得以落实,实现教、学、评、练一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全科实现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学科开展项目化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成立项目化学习改革实验小组,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探索项目化学习常态之路;STEAM课程进入课表,进一步丰富项目学习的方式;学校自主设计了8个主题的节假日学生创意作业项目化学习,其中国庆主题项目学习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体现了地域特色,提高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

    开展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高中走班选课、实施强基计划做了有益铺垫。

    构建特色课程和评价体系

    确保学生个性而全面发展

    构建三大课程体系,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学校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迭代构建,基本形成国家基础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学生个性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多样的课程为每一名学生都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其中,国家基础课程(必修)以国家教材为主,分为学科基础课程、分层分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必修)以学科拓展和跨学科素养课程为主,以学校多年来的基地校、传统校、实验校、地域特色为主,形成11个大类25门课程;学生个性课程(选修)以学生社团活动课程为主,分为7个大类80余门课程。

    构建学生绿色评价体系,确保学生个性而全面地发展。利用相关软件,对学生阅读、日常行为习惯、体育运动量、艺术素养等方面进行监测与评价,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数据精准分析和评价。形成了《学生双十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办法》《学生专项测评评价标准和办法》,促进学生课程学习和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中高考改革的需要。

    五方面深化办学模式改革

    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学校承担附小盟区龙头校工作,在市区两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这些年来,学校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均衡发展模式的探索:1.基于教师交流下的输出式均衡发展;2.基于行政推动下的管理式均衡发展;3.基于文化建设下的合作式均衡发展;4.基于活动开展下的需求式均衡发展;5.基于互动平台下的互动式均衡发展。

    “千年禅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百年老校,助力儿童优质成长。”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素质教育,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未来,全体附小人将继续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永葆学校的品牌效应。

    (郑守兵 王定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