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干什么
又一个七月来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1个年头。历史犹如一条长长的时间河流,从过去奔涌而来、向未来逐浪而去,洗炼那些深沉邃远的恒久叩问。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要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的鲜明宣示,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历史主动。
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觉悟者,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守护者,是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是最光明最正义最壮丽事业的奋斗者。
(一)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胸怀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鲜明指出,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描绘未来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寄托了人类关于美好社会的全部情愫和渴望;这个理想指明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不必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悲天悯人地憧憬着“乌托邦”;这个理想昭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它是崇高的、科学的、坚定的,召唤着无数共产党人向往之、奔赴之、笃行之。
近代以来,面对神州陆沉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从未低头屈服强权,从未停止求索光明。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使彷徨无助的先进中国人从世界革命潮流中看到了希望,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信念之光。主义犹如一面旗帜,引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舍命相随,将理想信念的力量注入东方大国的历史血脉,使沉寂已久的神州大地迎来了“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推动这个几近亡国灭种的古老民族走向独立、走向富强、走向复兴。
革命理想高于天。无数共产党人汇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不求显达于世、不求暂得于己,为了理想信念前仆后继、舍生取义。李大钊在绞刑台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刘仁堪用脚趾血书“革命成功万岁”,王进喜为建设新中国喊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孔繁森用生命兑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诺言……句句千钧、字字滚烫的呼号疾书,映照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和心灵密码。他们是主义的献身者、光明的追寻者,用生命和热血熔铸了理想信念的丰碑,铺就了中华民族不断向上登攀的阶梯。
走过千山万水,仍怀赤子之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和执着,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示范带动全党打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在理想信念上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在井冈山上、长征沿线、圣地延安……广大党员干部体悟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红色基因自觉传承,初心本色更加鲜亮。在改革发展的一线、脱贫攻坚的战场,廖俊波、黄大年、黄文秀……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坚守和风骨。在遥远的边疆、祖国的心脏,“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于万里长空久久回响。
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有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一道道“无解题”得到破解,就是因为我们有着“虽九死而不悔”的坚定信念,有着“行千里于脚下”的执着追求。守正道而开新篇,致广大而尽精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但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志不改、道不变的铿锵宣示。
理想信念之光照进现实,“东升西降”之势愈加明显,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有充足的底气进行人类历史上最有前途的事业、追求理想社会的光荣梦想!
(二)
《共产党宣言》郑重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为人民出生入死、同人民休戚与共,党的奋斗和人民的福祉、党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早已深深融为一体。
百年风华,人民史诗。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忠诚人民、奉献人民,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救国、兴国、强国,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抗日寇、反侵略,争民主、谋解放,目的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新国家、新社会。和平年代,党领导人民重整山河、奠基立业,解放思想、改革进取,攻坚拔寨、砥砺奋进,目的就是不断夯实社会主义中国的物质基础,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生活。一个世纪的奋斗和汗水,浇灌出一个花开的国度,书写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里,书写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人民”二字,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些真挚动情的话语,给全党以方向和指引,给人民以温暖和力量。
千年贫困苦,一朝得梦圆。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全党全国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整体上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壮举。今天,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年代,再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亿万人民真正过上了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小康的幸福生活。人们感慨,贫困问题,困扰了中国上千年都无法解决,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也没有完全摆脱,在新时代中国得以有效解决,这是最大的“德政”“仁政”。
黎民命攸关,烈火见真金。为了抗击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全力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风雨来袭之时,党始终是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民间疾苦声,枝叶总关情。为了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坚决防止资本与民争利,下决心推行“双减”整治教育顽疾,重拳出击扫除黑恶势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广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立命为生民,奋斗为共富。为了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共同富裕问题,把它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加以推进。既做大做好“蛋糕”,又切好分好“蛋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创造积累社会财富,不断健全完善分配制度,亿万人民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全体人民奔跑在美好生活的大道上。
“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面向未来,我们党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大本大宗,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急人民之所急,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
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新生而生,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兴。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把根深扎在中华大地上,深扎在民族土壤中。
有外国学者感慨:中国共产党延续了中华民族三千年传统,就是现代的“士大夫群体”。正因为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中华民族才能魂不灭、志不屈、心不散,才能历经风霜坎坷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历史潮头挺身而出的中国共产党,承继着民族的精神血脉,肩负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期冀夙愿,更以最广泛的代表性、最彻底的革命性、最强烈的主动性,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而奋斗、而斗争,成为中华民族钢铁般的脊梁。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场场侵略战争的打击,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枷锁,把中华民族推入前所未有的黑暗境地。“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真理所在,毫不旁顾。”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道光,刺穿了近代中国的沉沉暗夜,照亮了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中国共产党犹如一团火,点燃了无数国人扭转民族命运的希望,兴起了中国革命的燎原烈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