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7-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①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启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资料图片 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梳理了反映中国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思想文化术语。图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丛书。资料图片

    编者按: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语言文字战线胸怀“国之大者”,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

    80.72%

    十年来,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    

    3300多万

    2018年,《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发布实施,我国3300多万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1000

    整理译写1000余条反映国家和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文化术语,出版四大系列图书,建成5个开放的思想术语数据服务平台

    120

    自2015年起,开展对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共完成1700多个田野调查点的调查,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120余个语种及其主要方言,收集原始文件数据超过1000万条,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80

    语言文字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依据、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地名管理条例》等80余部法律、法规、规章和单行条例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

    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语言文字事业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全民性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参与伟大复兴进程和共享伟大成果贡献了力量。十年来,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其使用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姚喜双看来,语言是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和民族内部起着凝聚人心,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蒙古族第二幼儿园里,孩子们用普通话表演情景剧《国家的孩子》,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段超越血缘、地域和民族区隔,大爱交融的历史佳话。创新的教学形式,不仅让学习普通话常态化,更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003年,在维吾尔族占99.5%的南疆农村,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成为了新疆第一所民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库尔班·尼亚孜说,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他能去内地学习很多先进思想,希望通过创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拥有更光明的未来。如今,这所小学已有1161名学生毕业,其中300余名考入了上海、天津等地的高校。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是原国家深度贫困县,村民交流多用壮语,与外界交流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外出务工受阻。近年来,忻城县开展青壮年农民“普通话+技能”培训、教师普通话培训及“小手拉大手”等活动100余场次。如今,忻城县41.82万人会说普通话,占总人口的97.6%。敢于与外界沟通,他们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实现了就业和脱贫致富。

    语言多样性是人类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独特文化智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是整个人类的损失。因此,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国家还在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语保工程”),开展对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语保工程”共调查收集到全国34个省区市(含港澳台地区)120余种语言和各地方言1700多个调查点的原始文件数据超过1000万条,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语保工程’对全国各地方言开展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抢救性调查记录,获得了海量的第一手原始语料。这批语料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迭代性,是无价之宝。”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首席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曹志耘说。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语言文字是时代发展和变迁的印记。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语言文字不断适应人类现实的交际需求,记录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明成果,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一抹亮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20年11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古文字工程。目前,16家首批入选的平台单位共组织了42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工程建设,并陆续推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吉林大学藏甲骨集》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

    近年来,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的热潮在全社会掀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成为了每个中国人的自觉行动。

    从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到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红色印迹手绘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愈加丰富,对中华文明深切的价值认同正在人们心中逐渐建立,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诗词让古人和我们能够近距离对话,让古代的诗词能够在现代的环境中焕发新的生机。”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总冠军姜震表示,“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走过几千年的道路,也不应该为未来感到迷惘。”

    语言文字对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也具有特殊作用。

    2014年,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启动。截至目前,该工程已整理出版1000条术语,在海内外出版图书100余种,与“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开展32个语种的国际版权合作。

    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在长沙举办的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上发布,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从2017年至2019年,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和系列学术论坛连续举办三届,近百位国际组织代表和外国驻华使节参加有关活动。

    …………

    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展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成就、优秀语言文化和语言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表示,这十年来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固本强基、守正创新

    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一系列文件、制度相继出台和实施,绘就了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语言文字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依据、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地名管理条例》《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等80余部法律、法规、规章和单行条例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

    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等43本语言生活皮书,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