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自主汽车培育“红旗工匠”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伴随新中国汽车工业诞生,是中国首所专门为汽车工业培养人才的学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专业覆盖汽车全产业链的专门学校,被誉为“中国汽车人才摇篮”。2019年,学校获批国家首批“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是吉林省仅有的“双高”职业院校。3年来,学校以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目标,紧紧围绕“双高计划”十大工程和两大专业群建设任务,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高起点谋划
打造“红旗工匠”人才培养高地
制造强国呼唤“大国工匠”,自主汽车呼唤自主人才。学校坚定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培育新时代“红旗工匠”的使命初心,致力培养扎根中国大地,守匠德、立匠术、行匠道的“红旗工匠”,将立德修身、技能报国、自主创新、追求极致的理念深植学生内心,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发挥与中国一汽同根同源的文化优势,深入挖掘“红旗”品牌文化内涵,将“红旗”品牌精神融入“红旗工匠”精神价值体系,立体构建“一核四驱五协同”的育人体系,形成以“红旗工匠”文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立德修身、技能报国”为精神引领,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大学文化、自主汽车文化和劳模工匠文化,充分发挥教学课堂、社团课堂、实践课堂、家庭课堂和网络课堂的联动育人功能,解决自主汽车人才“根、魂、志、行”的关键问题,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学生多主体发力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校主动融入汽车“新四化”浪潮,重点建设汽车先进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两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高起点建设“一赋能”专业群,高强度夯实“三辅航”专业群,高标准打造“二领航”专业群,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围绕产教协同培养、校企“双元”育人,精准对接汽车先进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岗位需求和区域人才需求,全面优化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多元协调、内外联动的协同融合机制,实现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精准对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多年来,学校培育了一大批扎根中国大地、致力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红旗工匠”。他们中有中华技能大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一汽劳模、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学校培育的“红旗工匠”已成为中国一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深融合改革
塑造新时代职教创新四大品牌
学校精准对接中国自主汽车产业人才需求,围绕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培育“红旗工匠”的初心使命,努力构建“红旗工匠”培育体系,打造了一批具有“红旗工匠”培育特色的职教品牌。
高端打造“红旗工匠”特色文化品牌。“红旗”品牌是新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品牌标杆、民族记忆和文化符号,它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的伟大时代,寄托了新中国第一代造车人的爱国情怀。“红旗”作为“国车”凝聚着老一辈造车人的智慧和汗水,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伴随中国一汽发展壮大,以为中国自主汽车培育“红旗工匠”为使命,构建了“文化引领、标准衔接、模式定向、课程互通、机制保障”的“一体三融六共”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红旗工匠”终身发展奠定了文化根基。
高水平打造师资品牌。学校大力推行“大匠名师”领衔专业改革,依托“筑巢引凤”计划,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工匠之师”队伍,通过“引培并举、赛证融通”等举措,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着力构建“双师”结构,培育“双师”素质,针对10个“双高”专业校企联合打造国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形成了稳定的企业师傅人才库和充足的“双师型”师资。
立体化打造教学资源品牌。学校与中国一汽不断强化课程资源供给,探索“红旗工匠”“一夯基—二强技—三通道”的学徒模式,构建“工学交替、定向升级”的资源体系。基于“红旗工匠”标准体系,开发建设新形态职业教育教材50余部,2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6部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打造汽车智能制造领域“课程超市”,发挥汽车类全国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作用,高水平建设“红旗工匠馆”,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重点专题场馆。
高起点打造职教社会服务品牌。中国一汽培训中心建在学校,是一汽及其附属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吉林省第五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企业提供6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认证服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0万人日。学校积极开发高端培训项目,提升科研服务能力,助力一汽研发总院FH-0124特种车试制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节省成本4600余万元。被中国一汽授予“特别支持单位”称号。
近三年,学校通过品牌塑造带动人才培养,培育“红旗工匠”人才5000余人,深受企业好评,其中80%成为企业一线骨干,100余人已成为企业班组长,“红旗工匠”学徒制人才培养典型经验在全国分享推广。
强引领赋能
实现职教高质量发展五大提升
学校精准对接国内汽车产业高端,探索“全链对接、集群建设、开放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办学特色和师资融通、资源融通、文化融通的校企合作模式,围绕职教高质量发展实现校企融合、创新创业、治理能力、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的五大提升。
学校与一汽模具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校企共建理事会,建立会商机制,协同高效管理,共同开发课程,走出了一条课程“产自”工厂、师生“变身”师徒的高端人才培养之路。与一汽模具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投入近2亿元,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1.5万平方米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面向未来数字化工厂,打造“一线五岛三中心”产学研用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红旗C095、E115等真实汽车后地板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年均开展横向课题10余项,科研产值达2000余万元。与一汽启明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入1亿元,共建智慧汽车技术中试与虚拟仿真一体的教培研创融合的“双线”训战体系。
学校积极构筑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资源高地”,作为全国机械行业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和吉林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牵头明确全国机械行业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集团的实体化运行,组织建设一批集教学、生产、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在职教集团内实现全面共享。学校积极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搭建“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与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国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项目60余项,取得知识产权30项、技术转化18项,带动学生1000余人创新创业,获国家、省、市、行业级各类“双创”竞赛奖项100余项,被授予“吉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学校全面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坚持开放治理、共同治理、分类治理,聚焦学校治理能力关键领域,探索实践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运行机制,形成“开放办学、多元主体、协调共治、合作育人”的治理体系。吸收政府部门、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代表,全面打造“五横”(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五纵”(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5个系统)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与华为等信息技术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信息化技术项目,以产业学院、订单班等形式助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全面整合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平台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普适终端”的“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赋能学校智慧服务,实现“全校一张网、数据一中心、服务一条线”的智慧校园2.0新生态。
学校与一汽进出口公司共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伴随中国产品走出去,推广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引进德国AHK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与德国斯泰恩拜斯大学、普拉托夫南俄罗斯国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2+1+N”应用型硕士培养。2021年,学校成为全国中德先进职业教育示范中心,获得专项经费支持。
优服务创新
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学校一路从新中国的造车梦想中走来,坚定扛起振兴民族汽车品牌发展大旗。学校积极发挥吉林省“高教强省高职龙头学校”作用,与中国一汽、长春市和汽车行业企业联合共建“世界级汽车产教园区”,深度助力中国一汽、长春国际汽车城创建“世界双一流”,共同打造“万家”企业聚集地和“万亿”产值汽车城。
学校紧紧围绕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服务中国一汽“红旗”战略,大力实施“红旗工匠”培育工程。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汽车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他们中间有全国机械行业“技能大师”王洪军,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齐嵩宇,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李凯军,有中华劳动榜样、国际叉车大赛冠军朱久安,以及全国技术能手杨永修、刘岩、丁勇、谷强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知识型高技能人才,他们已经成为全国汽车行业企业的脊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