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圣国:特教麦田的守望者
校长为学生擦鼻涕在幼儿园并不鲜见,可卢圣国所在的学校并不是幼儿园,但为学生擦鼻涕对他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坐落在城郊,周边弥漫着田野泥土的气息。在记者与校长交流期间,几名学生到办公室找校长咿呀学语般打招呼,一名十来岁的自闭症学生多次旁若无人地找卢圣国“求抱抱”,就像普通孩子亲昵自己的父母一样。性格温和、神情专注的卢圣国告诉记者,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向这几名学生报到,不然一天还不知道要找他多少趟呢!
1986年,卢圣国中师毕业来到济南市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一名特教教师。36年来,从普通教师到校长,卢圣国“牵着蜗牛散步”,亲历了这所学校从艰难起步、转型发展,到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走向特色办学的全过程。
非大爱不能干特教
18岁刚刚参加工作时,卢圣国一时很难接受到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现实。当时,学校很多学生年龄都比卢圣国大,基本上都是聋哑盲、智障、自闭症学生,很多学生一辈子也认不了几个字、识不了几个数。“一名老师的梦想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桃李满天下,然而和这些孩子在一起,别说能教他们成多大才,就连生活也很难自理,想到要和他们相处一辈子,当时感觉有些不甘心。”卢圣国说。
就这样,卢圣国经常做思想斗争。转变发生在卢圣国自己的儿子意外烫伤之后。
当时,卢圣国和同为本校教师的爱人,常常忙于班上的孩子,一忙起来就忘了自己的孩子。一天,正在忙班级事务的卢圣国发现自己一岁多的儿子被开水严重烫伤。看着孩子无端遭受的痛苦,卢圣国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
给儿子治疗烫伤期间,每当夜深人静,卢圣国脑海里总浮现出学生的身影。“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被烫伤,还是这些聋哑盲、智障、自闭症的孩子,他们都是无辜的,自己的孩子被烫伤还能治好,可是班上这些特殊的孩子呢?他们也是生命,也是社会的一员,也有做人的权利,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关心。”
每每想到这些,卢圣国自责不已,之前不成熟的心理一扫而光,他决心深耕特教领域。
与这些特殊孩子朝夕相伴30多年,让卢圣国深深懂得“非大爱不能干特教”。卢圣国常说,成全生命是特教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特教老师必须具有异乎寻常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育人本领,而这一切的感情基础和内生动力,是人间大爱,是超乎常人的爱和奉献。
引领教师转型发展专业成长
近年来,随着特教学校生源结构的变化,长清区特教学校的学生从以聋哑为主转变为以智障和自闭症为主。卢圣国告诉记者,“与正常孩子相比,聋哑等残疾孩子非常不幸,但和聋哑孩子相比,智障、自闭症的孩子更为不幸,他们的治疗康复难度,一个比一个大。”
目前,学校130多名学生中,智障学生超过一半,自闭症学生有20多个。这些孩子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行为不能自控。“面对这些学生,老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面临新的考验。”卢圣国说,“30多位老师已坚守多年,职业的特殊性改变了老师们的行为习惯,他们说话容易大嗓门儿,伴随着大尺度的手势语言,很多老师都磨成了慢性子。”
怎么办?卢圣国决定带领教师们走上转型发展的道路。学校开设“益智课堂”、“阳光排舞”课程,开展益智游戏教育,让孩子们玩出能力,通过“分层走班、分科走校”,让孩子们走进周边普通中小学和高校,在真实情境中锻炼生活能力。卢圣国和教师们立足特殊学情,创新教学模式,推出了“5432”教学法,通过层层递进的四个阶段,有效培养中度、重度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建立自信心。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办学特色。
卢圣国还推动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当专家”,打造一课一名师,目前学校已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4项,并多次获得省市教育科研成果奖。近几年,学校教师也走出校门,走进大学讲堂和其他学校,成为特教领域改革发展的先行者。2020年,学校教师团队获评济南市十大教育榜样。
为智障学生“跑”出就业路
“智障人士是残疾人中最弱势的群体,和盲、听、肢体障碍人士相比,他们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困难要大得多。”卢圣国介绍道。
一次家访,卢圣国与学生方丽萍的母亲谈起孩子毕业后的事情。看着瘫痪在床的丈夫,方丽萍的母亲失声痛哭起来:“校长,能不能给孩子找点活干,只要能管吃住,不给钱也行。”
卢圣国又专门走访了几个毕业生家庭,发现他们好不容易上了几年学,毕业后一回归家庭,基本上又开始机械重复上学前的样子,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也基本归零,仿佛重新回到了原点。
虽然就业服务本不属于学校的职责范畴,但着急之余,卢圣国还是决定努力帮学生找一份简单的工作,好让他们继续社会化的生活。
然而,现实是,很多企业宁可招十个其他残障人,也不愿招一个智障人,想凭一己之力给学生找到工作谈何容易。“但我偏偏选择死磕。只要对孩子好,能解除家庭负担,再难我也要尽全力去争取。”两年多的时间里,卢圣国把附近的区县都跑遍了,吃了无数次闭门羹,就在他近乎绝望的时候,有一家企业同意让学生去车间试试。
为了解除企业对学生不好管和安全问题的担忧,学校安排一名教师常驻车间,负责学生的一切事务。只要有时间,卢圣国就往企业跑。最终,企业负责人被他的真诚打动,为10名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为了让更多的智障孩子走出校门能进厂门,卢圣国和教师们建起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劳技教室,配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校企一对一订单式培训,根据潜在企业需求开设课程,争取各种支持政策,满足残障学生技能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训需要,为残障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目前,学校已与3家企业达成意向,可提供10多个不同障碍程度的需求岗位。有的企业还把车间搬到送教上门的学生家里,为家庭增加一些收入。
“没有艳羡的名誉,没有丰厚的利益,每天见到的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听到的是爽朗的笑声,察觉到的是蚂蚁搬家的效果。”但对卢圣国来说,这些足够了,“因为我注定要做特教麦田的守望者,一生都牵着这群‘蜗牛’去散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