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与漫画的“二重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7-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新闻漫画发展史》 甘险峰 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

    过往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传统报刊、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等不断演进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研究对象,时有对传播思想和国际传播的关照,最终形成总体性的描述分析;二是侧重新闻传播和社会发展的互动,选取某个时期、区域、族群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和论述;三是根据新闻作品题材的不同,如新闻纪录电影、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等,而开展的专题历史研究。前两类研究宏观、严肃,尽管成果较多,但其受众多局限于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等学科范畴,而第三类的研究现有成果较少,但由于其相对通俗、有趣,读者接受程度较高,也最具大众化意味。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不少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均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思维范式限制。比如传统意义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主要关注近现代报刊,对应著作仍偏重于报刊史的书写;而收集中国新闻传播史历史材料的过程本就艰辛,细致解读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显然更考验研究者的专业能力。暨南大学甘险峰教授所著的《中国新闻漫画发展史》则开创了中国新闻漫画史研究之先河,突破了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旧有范式,是新闻漫画史研究的一座里程碑。它能够获得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或许正是缘于对此的肯定。

    在关涉我国新闻漫画的概念分析、历史钩沉、社会影响、艺术品位以及新闻价值的认定和判断上,此前出现的相关论著,无论是体量上还是理论深度上,都罕有与《中国新闻漫画发展史》比肩者。这部书占据着新闻史研究上的许多“首次”:首次对中国新闻史研究中新闻漫画的研究缺位进行补充,完善了中国新闻漫画史和中国新闻史的衔接;首次对中国新闻漫画史研究的下限延展到2015年,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漫画成就进行了全景式的精心梳理;首次对港澳台地区的新闻漫画历史及现状进行整体考察,清晰展示了中国新闻漫画发展的全貌;首次对涉及该课题的一些史实进行考证,并纠正一些长期以讹传讹的问题;首次对一些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漫画进行了集中介绍和深刻反思;首次对一些新闻漫画的代表性报刊、专栏与职业新闻漫画工作者的创作经历和风格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介绍和研究。该书不仅填补了中国新闻史、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亦是从漫画的角度为理解整个中国历史、中国新闻史、中国漫画史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这部书除了对中国新闻漫画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还对新闻漫画的概念本身、新闻漫画的价值及社会意义等做出了评析。本研究对中国新闻漫画丰富的历史遗产进行了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繁荣今日的漫画创作和整个艺术创作,而且还对当今新闻业务尤其是报纸编辑业务有较强的参考性,同时亦有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新闻漫画是新闻和漫画的有机结合。不论是消息和漫画的结合,还是评论和漫画的结合,都饱含着新闻性、艺术性、幽默性、评议性和广泛的群众性,这就好比两名演奏者各持乐器、共同演奏,最终产生的乐曲往往韵律独特、别具一格。作者将中国新闻漫画的风格特性归纳为鲜明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战斗性指新闻漫画围绕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封建残余为核心的顽强战斗;广泛的群众性指新闻漫画在中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人民大众欣赏、爱好新闻漫画并参与其创作;强烈的民族性指中国新闻漫画在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上,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因此,中国新闻漫画是新闻和漫画的“二重奏”,是历史和现实的“二重奏”,是群众性和民族性的“二重奏”。

    21世纪以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媒介技术的革新等因素向中国新闻漫画提出了挑战,漫画的作者群与受众群已然今非昔比。正如作者在最后总结的,中国新闻漫画面临着新的发展障碍,“当代新闻漫画出现了群众性和民族性的断裂倾向”。如何重塑中国新闻漫画的群众性和民族性,进而激发新时代中国新闻漫画的战斗性,是当代新闻漫画家难以回避的课题。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