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科研创新中蓄力前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7-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透彻理解实验原理,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及时记录下整个过程……无数次重复操作,只为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为期4周的暑期自主研究性实验课,让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王琛瑶感触颇深:“只有亲自动手,才真正知道课本知识掌握了多少;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团队成员通力合作,逐一攻破难关,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科研素养,也锻炼了永不言弃的精神。”

    科研创新能力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大学生接触面窄,无系统性的课程教学与制度保障,教学模式不健全,使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乏力。自2016年起,汕头大学医学院聚焦新时代培养医学拔尖人才的要求,构建了覆盖本科核心课程体系的“3+X”模式,以科学素质培养、实验技能培训、独立科创研究为抓手,辅以系列大学生科创及育人项目等,培养具备卓越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拔尖人才。

    项目负责人、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恩民介绍,“3+X”模式中的“3”指围绕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对医学生所实施的全人培养、全程培养和全方位培养举措。“全人培养”强调人的全面整体均衡发展,使医学生能够在科学知识、创造力、人文精神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全程培养”强调培养过程的可持续性,医学生从进入核心课程体系开始,历经科学素质培养、实验技能培训、独立科创研究3个阶段,以显性的核心课程体系统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同时辅以系列大学生科创及育人项目、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跨校联盟平台和大学生科创精神与技能双培育高地等隐形课程,为培养有卓越科研创新能力、医德医术兼优的新一代青年医生奠定扎实基础。“全方位培养”强调培养平台的共享性,依托学校同时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学一级学科,本—硕—博—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把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以及博士后培养有机整合,建立多层次协同指导培养新机制。

    “‘3+X’模式加大了学生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支持大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汕头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陈海滨说。

    “我们要求,从大一开始,所有本科生均需进入实验室,并完成12门核心课程。”汕头大学医学院原执行副院长杨棉华说,学院每届都选拔210—230名学生接受“3+X”模式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同时选派优秀本科生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拓展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评价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保障模式运行机制的重要手段。李恩民介绍,“3+X”模式中的“X”指对此模式运行效能的若干个验证性维度,能够更加完整地展示学生在科研过程的表现与效果。李恩民介绍,学院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传统的单一考核和教师评定转变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专家点评相结合。同时,为了验证模式成效及学生的适应度,在每一阶段的核心课程结束后,均要追踪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反馈,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新教学培养模式实施以来,汕头大学医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新教学模式培养的医学毕业生进行岗位胜任力质量跟踪评价数据显示,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能力优良率达91.54%。毕业生连续11年在广东省一次就业率达95%,8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非常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