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体育变成家庭教育的“硬核”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

    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新修订的体育法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和家长特别关心的大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理解体育的重要性?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如何与学校、社区形成合力?本期专刊集中探讨新体育法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和贯彻落实。

    新修订的体育法颁布了,这是体育法颁布施行27年来首次修订,而且修改的幅度还比较大,被有的媒体评论为“大修”。为什么现在修订而且“大修”?因为我们已经彻底甩掉“东亚病夫”的屈辱,已经从体育大国变成体育强国,迈向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时代。

    民强则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必有之举。无体育不教育,引导我们的下一代热爱体育锻炼、坚持体育锻炼,成为体育的终身爱好者和受益者,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必有之举。

    修订后的体育法与家庭教育关联最大的是第三章:青少年和学校体育。这一章明确提出: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而且要求教育部门“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贯彻落实体育法,引导、支持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不仅是体育和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社区、家庭的责任。

    依据新的体育法规定,家校协作有了新的内容:家长有权利要求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要求学校在体育课教学时组织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参加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要求学校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要求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要求幼儿园开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体育活动……

    曾经特别受家长关注的“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这次也进入了体育法。前一段,有的家长因担心孩子的体育考试成绩,在中考前送孩子到体育培训机构进行专门训练。备考体育测试可以理解,但“临时抱佛脚”的行为不值得鼓励。体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体育的目的和追求绝不是为了通过某个考试,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日常锻炼的习惯,形成运动的爱好,提升运动的能力。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哪用担心通不过体育测试呢?

    学生学习岂止在教室。风物长宜放眼量,家长要放开眼光,真正明白孩子爱运动是好事,不要在孩子踢球正酣的时候、正要出去跑步的时候,大叫一声“快回家学习”,不要焦虑体育锻炼占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体育不仅是育体,也是育德、育智。热爱体育的孩子,在运动中流汗水、讲策略、争输赢,锤炼拼搏精神、团队精神、坚持不懈精神,有勇有谋和伙伴一起取得胜利;学校运动会上,参加比赛的选手在场上拼搏,班上其他同学送水送衣服、呐喊助威、写宣传稿送给大喇叭广播,这其中不就有最好的德育课、头脑风暴课、团队精神培养课、挫折教育课吗?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有很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爱好,认为体育锻炼能“换脑筋”,让学习累了的大脑得到舒缓和休息。这样的孩子“能文能武”,学习潜力、发展后劲更足。

    体育是幸福教育,是养成教育。我们的孩子既不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不能是“脑子转得快身体豆芽菜”。家庭和学校在引导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体育精神,“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精神文明、体魄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的家庭,也一定更加具备建设幸福家庭的素质和能力。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也是需要有健康的身体作为“革命的本钱”的。家长应该担起引导和支持孩子体育锻炼的责任。你鼓励孩子要精神强大“一蓑烟雨任平生”,可是孩子缺乏锻炼、身体不好、淋点雨就生病,怎么敢在雨中吟啸徐行呢?你想让孩子“一览众山小”,可是孩子爬个小山包就气喘吁吁走不动了,怎么能登泰山而小天下呢?你想让孩子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成功的创业者,可是创业未半身体就垮了,多么伟大的宏图也只能归于尘土。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这是我们很多人曾经在操场上大声呼喊过的口号。作为家长,我们要鼓励孩子有这样的责任感和豪情,鼓励孩子有“为国家健康工作50年”的雄心壮志,督促孩子去锻炼、爱锻炼、会锻炼。

    行胜于言。家长要做孩子体育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同行者,把体育运动变成家庭教育中的“硬核”,带头锻炼,成为全民健身的一员,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为孩子们作出表率。

    (作者系刊社编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