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7-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双减”后,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接连开展 每年度评选“齐鲁最美教师”
山东省教育厅供图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山东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锚定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机制不断完善

    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省市县三级党委教育工委运行机制,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大中小学党建工作质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重点领域廉政问题和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狠抓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改革,开展思政课改革“六大行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十大建设计划,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方案,成功承办第14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持续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近视综合防控,教育部在山东设立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整省推进家庭劳动清单制度,扎实推动作业、手机、读物、睡眠、体质“五项管理”,切实发挥家校社协同效应,“山东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获全国家庭教育实践十佳案例之首。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阵营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290所、2.3万所,分别新增学位390万个、343万个。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137个计划实现基本均衡的县级单位已于2017年整体通过国家认定。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实现“零证明”“零跑腿”“一网通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大幅提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九大行动,作为教育部唯一省级试点开展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教育部全文转发推广。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全省推开,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认定30个特色学科基地,引导普通高中由分层办学向分类办学转变。

    兜牢教育公平底线。建档立卡适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劝返复学,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15年教育全免费,贫困村留守儿童关爱室全覆盖。“双减”政策平稳落地,作业时间控制、课后服务开展达标率均为100%,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5万家,压减率96.16%。

    特色融合、分类建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紧密对接重大战略需求。新设立高等职业学校14所,专科学校升格本科学校5所,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达到153所。新增本科专业1077个(其中新兴专业303个),淘汰陈旧过时专业126个,停招本科专业576个,本科专业达到435种3710个,涉及学科门类12个,覆盖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90%以上的行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1.34%提高到64.20%,在校生规模从215.71万增长至348.51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打造“科教融合”办学新模式,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推进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青岛科技大学,筹建康复大学,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高校“有山无峰”困境开始破解。

    全力推进高校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学位授权点建设,目前全省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达17所、硕士高校12所,总量居全国第四位。2020年,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双高”建设,支持3所驻鲁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1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和51个高水平学科。在国内率先制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标准体系”,分两批遴选支持36所高校加快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全面推进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

    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期间,实施省一流学科建设工程、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工程和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立项建设省一流学科53个、培育建设学科11个、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5个。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或链主企业、行业协会结对,深度推进科教、产教融合,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8项,占全省获奖数的45.9%;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技术奖142项、技术发明奖43项,分别占全省获奖总数的86.1%和60.6%。

    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职业教育“山东模式”迸发活力

    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实施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工程,高水平中、高职院校分别由2012年的94所、25所,增加到208所、40所。全省现有国家中职示范校6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15所,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6所职业院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居全国第一位;22个职教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居全国第二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和奖牌总数稳居全国第一位。2021年,全省中职学校招生有2.95万人超过普通高中分数线,高职院校招生有2.92万人达到本科线,全省中职升学比例超过70%,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提升。

    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成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省份,40余个混改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百亿元,中、高职学校校均合作企业数量分别达14家、268家,教育链与产业链联系更加紧密。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每年为社会输送7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70%的新增劳动力来自职业院校。

    创新改革、强化保障,教育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改革走向深入。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总牵引,省市两级废除或修订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类文件603个,开展本科高校教育评价改革核查整改,引领和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强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督学数量增至31692人,推动实现教育督导“带电长牙”。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形成9部地方性法规和2部政府规章的“9+2”地方教育法治格局。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深化。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认定一批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齐鲁最美教师”成为师德选树品牌项目。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制机制,调整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布局,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体系,改进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教师编制配备、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绩效分配、县管校聘等改革成效突出,形成“山东模式‘10条经验’”,获全国宣传推广。

    教育经费管理务实高效。“十三五”期间,山东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3274亿元,年均增长8.47%。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健全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十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学生资助资金555.26亿元、资助学生(幼儿)1.07亿人次,出台首个学生资助地方标准,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创新经验获全国推广。

    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2020年、2021年夏季高考普通类第一次填报志愿本科计划完成率均达到99.99%,社会对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正面评价达94.1%,教育部予以充分肯定。

    教育“朋友圈”不断扩大。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4个、项目216个,总量居全国第二位。教育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在鲁国际学生近2万名。人文交流成效显著,在20个国家建设孔子学院28所、孔子课堂46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教育系统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