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乡村,办温暖农村娃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品位的学校就是环境养眼、内涵养神、人文养心。当前在农村的山顶沟壑之间最养眼的建筑肯定是学校,但内涵、人文还很缺乏。学校和人一样,必须要有精神,我们组织评选“阳光教师”,开设“祖厉源”教师讲堂,让有理想的人谈理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唤醒教师的激情与自觉,使学校充满精神与活力。

    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拔节,教师是关键,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于是,我们狠抓课堂教学,针对老师上课定调高、满堂灌的现象提出了“低起点小步子,三分讲七分练,当堂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常态教研按照小教研(学校内部)、基地教研(学科优势)、大教研(全镇规模)三个层面开展。

    教师们在磨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4年来,全镇共有450节次课参与评比或教研,共有30余节课在省、市、县优课竞赛中获奖。从今年全学科、全覆盖的“一师一课堂”诊断课活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突破“术”的桎梏同时能站在文化的维度上育人。

    阅读与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顺应这一规律,我们开发了丁家沟镇“祖厉源”教研活动。“祖厉源”活动一年一届,历时半年,以专题为引领,对所有教师开展7个环节的教育素养和技能提升训练:备(备课)、上(录制一节自己最满意的课堂教学)、评(作为主讲人评析一遍本小组所有人的课堂教学)、读(阅读)、写(每人每月撰写一篇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或教学课例)、研(每小组每年研究一个专题)、讲(在“祖厉源”教师讲堂上,每周一人讲教育故事,讲教育案例,讲教育情怀)。通过六年的实践,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更能关注到学生的需求,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一个有着研究气质的教育团队逐渐形成。

    我深知,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变革,文化的变革是在渐进中实现的。在乡村这些年,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育需要强化价值观念。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所以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进一步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学业成绩要重视,但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课程更要尽力补足,回归教育的常识、朴素、良知。

    这几年,镇上的教育变化很大。在全县举办的“四位一体大课间”展演活动中,我们的《中华梦》获一等奖;学校葫芦丝社团受邀在上海大剧院参加新年音乐会;女子篮球队在全县小学生篮球锦标赛中获第三名;孙敏悦等学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学校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甘肃省德育示范校……我本人被授予的荣誉称号也很多。

    对教育的赤诚让我在工作中始终坦然,离开了城市的繁华,沉浸在农村的偏僻与宁静之中,我学会了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教育,不浮躁,不显摆,让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让学生健康成长、自由思想。尽我所能办好我们的“巴学园”,办出能温暖农村孩子的教育,这就是我的追求。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教育管理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