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每一个花蕾健康成长
在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小学,有一间特殊的“阳光小屋”,屋内设有沙盘游戏实践基地、生活艺术中心、感统训练场地、资源教室等,为学校内多个特殊学生提供服务。校党支部副书记王兵告诉记者,10年来,“阳光小屋”由20平方米扩展至200平方米,师资力量也大大增强,“除了服务本校特殊学生,我们也会与区内其他学校互动,开展业务指导”。
“阳光小屋”的变化,是江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特殊教育深度融合,大步迈向特殊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实例。目前,江苏已基本实现30万人以上县区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特殊教育学段全覆盖以及免费教育全覆盖。
“经过多年发展,江苏的特殊教育已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向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在江苏享受好的教育。”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
政府主导,为特教发展树立新标杆
无锡市梁溪区特殊孩子职业教育融合资源中心,也叫“技陪社区”。1200多平方米的“社区”里有奶茶制作区、家政服务区、酒店管理区、清洗护理区、手工制作区等,在此开展对特殊孩子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技陪社区’是按照‘医疗、教育、康复、就业安置’四位一体的模式来设计的,政府先后投入了350万元。”该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顾丽萍说,“我们与无锡君来集团等企业合作,并聘请专业教授、非遗传承人等来校公益授课,让特殊孩子自尊自强快乐地成长。”
特殊教育的高位发展,离不开江苏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近年来,江苏构建了由教育部门牵头,八部门负责同志共同组成的特殊教育联席会议,重点解决融合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卫健、民政、残联,建立省、市、县(区)三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其中市、县(区)特教指导中心主任由当地教育局分管局长担任,依托行政力量加大工作推进和统筹力度。在经费保障方面,江苏全学段建立了特殊教育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相关项目572个,省级累计投入2.25亿元。
自2020年开始,徐州市政府在对下辖区县开展教育督导时,将特殊教育单列一项,单独赋分。此举大大强化了区县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其中,沛县政府专门投资1.1亿元,异地新建沛县特殊教育中心。新的特教中心占地2500多平方米,配有综合楼、实训楼、温馨食堂及两幢宿舍楼。办学条件提升了,教师的干劲更加足了。
2018年,江苏出台《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在遵循国家建立“资源教室”要求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概念,明确其阵地、人员、装备、课程、管理机制等的总体制度框架,明晰部门职责、建设和认定标准。如今,全省建成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877个,各乡镇(街道)均设置学前、小学、初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各县(市、区)均依托中职学校建立高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
“政府的支持是江苏特教10年来发展的最大底气。”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介绍,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以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特教送教点为补充,同时以家庭为单位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四位一体”特殊教育实施路径,每一个特殊学生,都能向着“真善美健”发展、成长。
专业引领,以内涵建设促质量提升
在南京市孝陵卫初中小学部,在融合教师徐丹丹的鼓励下,小姜、小紫(均为化名)这对姐妹花正在学习为她们量身定制的“展能课程”。一幅颇有意境美的绘本创作“鱼戏莲叶间”在小紫的笔下铺展。小姜则在攀岩运动方面展现了她的天赋。该校共有10名特殊学生,学校为每个学生设计专属课程,开展个性化指导,激发孩子们的潜能。
从随班就读到全纳融合,从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到聚焦科学评估、课程、师资、教研等关键领域,10年来,江苏的融合教育从全面普及逐渐迈入内涵发展新阶段,为全省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孝陵卫初中所在的南京玄武区共有随班就读学生245人。区内各校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开发品种丰富的“增值课程”,逐渐成为品牌项目。
“精准评估”是苏州特教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该市专门制定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评估工作方案》,每年由市特教指导中心牵头,做好新入学特殊学生筛查工作,经家长同意后再对其开展专项评估,为儿童入学安置提供建议。
个别化教育,师资是关键。江苏省编办明确规定,普通幼儿园招收残疾幼儿达3人、普通中小学招收残疾学生达到5人,应配备专职特教教师。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昆山市为71个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配备了专任特教教师。苏州相城区则组建了一支1名巡回指导教师带领N名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1+N”型专业化巡回指导教师队伍。
2019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专门发文,把苏台融合教育合作纳入江苏、台湾两地教育合作交流总体框架。来自台湾地区的39位专家学者与江苏同仁携手同行,分赴全省13个设区市,为当地融合教育发展把脉。2020年,受疫情影响,双方启动融合教育个别化呼叫响应项目,通过台湾专家与江苏普特一线教师线上常态化互动,为特殊孩子提供更为科学、精准、及时的服务。
尊重差异,关爱“一个”幸福一家
很多特殊学生的父母,都会为孩子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而犯愁。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毕业生张佳伟,却凭借着他的烘焙技艺开起了网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患有听力障碍的他在校时成绩并不突出,但在上职业技能课时,教师们发现了他的烘焙天赋,就为他单独开“小灶”。后来,学有所成的张佳伟自己当起了老板,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培养好一名特殊学生,受益的是他背后的整个家庭。我们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一名特殊学生接受最适合的教育,锻炼自理、自立能力。”顾月华说,这种为“每一个”提供适合服务的理念,体现在全省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上,体现在每一所学校的理念创新上,也体现在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行为中。
江苏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将特殊教育对象拓展到9类(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肢体障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特定学习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发育迟缓)的省份。学校为每一名适龄残障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清单,通过书面承诺免除家长后顾之忧。省教育厅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原则规定每学年集中送教不少于216课时,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课时;送教进家庭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课时。
南通市通州区的博文(化名)刚出生就不能动弹,手脚僵硬,电视是他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2016年,通州特校专门成立队伍,为已到入学年龄的博文送教上门。特校教师葛明丽告诉记者,我们投入了6年时间,学校专门购置了2万多元的远程教育设备,提供给博文每天在家线上学习。如今,博文可以与当地孩子同步上课,每个学期都会获得奖状。
这种关注“每一个”的理念在这些年的探索中拥有了新的内涵。常州市光华学校经历5年尝试,开发出包括绘本阅读、音乐律动、手工美术、运动康复、快乐生活在内的5门直播送教课程。镇江市特教中心则构建了以实践性和操作性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框架体系,同时组建了由42家社会企业组成的爱心融合教育联盟,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平台。
“回顾10年,展望‘十四五’,我们将按照国家相关部署,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在课程教材体系完善、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特殊学生科学评估、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创建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葛道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