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绚丽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刚(左)与西藏阿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白玛德吉(右)为两校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揭牌

    不久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伊东山在毕业之际选择远赴西部工作,成为新疆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他说:“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将手臂与祖国大地的西部紧紧相挽,扎根边疆,尽己所能,实干奉献,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做新时代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青年。”

    伊东山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众多赴西部职业院校工作毕业生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学校坚持服务国家职教发展战略,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着力为西部职业院校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情怀”的高素质职教师资,精准助力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去西部工作成为毕业生的主动追求

    “我愿像这片金色的胡杨林一样,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舞台上,话剧《金色胡杨林》正在上演;舞台下,大学生观众们热泪盈眶。这部教育扶贫原创话剧,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届毕业生马顺武。

    2018年,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第一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个半月的实习支教后,面临毕业的马顺武作出了人生的重要决定:到新疆工作。自此,他的命运与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两年后,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话剧《金色胡杨林》在天津各高校巡演,在大学生中掀起了到西部建功立业的热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20年9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王晴作为学校支教团的一员,前往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支教。实习期间,她将讲解理论知识、现实应用和手绘练习拓展融为一体,得到学校领导师生的高度评价。支教回来后不久,王晴申请毕业留疆,于2021年4月与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就业协议。她说:“2018年马顺武学长支教后留疆工作,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要做胡杨精神的传承者,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近年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到西部地区实习支教。2012年至今,学校连续9年组织学生志愿者暑期赴云南、贵州、宁夏等地的12所山区小学开展“圆梦助学行动”,参与学生210余人,受教受益学生4200余人,捐赠物资共计60万元。2018年以来,共派遣4批次236名师生赴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策勒中等职业学校、于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民丰县职业技术学校实习支教,打造了天津特色援疆教育品牌。

    与此同时,学校制定《毕业生到国家西部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意见》,为毕业生“一对一”配备就业导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专项计划;建立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用人需求信息库,每年向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寄送《输送优秀“双师型”师资的一封信》,推送优秀毕业生简历,邀请参加就业洽谈会,不断巩固拓展西部地区就业市场;对到西部就业的毕业生颁发“西部基层就业奖学金”,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服务西部、扎根基层已经成为一届届天职师大学子的崇高精神追求。近10年,学校为西部地区职业院校输送职教师资2590名,有力推动了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秀毕业生成为西部职教中流砥柱

    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镇,有一所中职学校——西藏阿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33名优秀毕业生就在此任教。

    “希望大家潜心读书、精心育人,扎根边疆、砥砺奋进,不负母校培育之恩,努力为西藏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2021年9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刚一行赴西藏阿里地区的中职学校调研并开展对口支援。在阿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调研时,张金刚悉心叮嘱毕业生们。

    “天职师大毕业生踏实肯干,来到阿里之后分布到学校的各个岗位,大家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十分辛苦,在学校发展改革建设中兢兢业业,现在多名教师已经成长为学校的中层,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阿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白玛德吉高度评价了这33名毕业生在学校的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

    在西藏技师学院调研时,西藏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顿彪然深情地说:“在学院建设困难时期,天职师大毕业生表现出的敬业奉献和拼搏奋斗精神是学校的精神财富,西藏技师学院非常珍惜与天职师大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机遇,希望在天职师大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帮助下探索并实践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近几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先后有13名毕业生成为西藏技师学院的教师。2019届毕业生王霜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感谢母校的培养和老师们的教诲,我们会不忘初心,找准定位,坚守‘工匠精神’,为西部职教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据了解,为建立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东西部对口帮扶专项工作组,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教务、科研、学工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研究推进学校结对、师资互派、组团帮扶、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等对口帮扶重点工作。建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调研机制,分批次带队赴西藏阿里、新疆和田、甘肃山丹等地的职业院校摸排对口帮扶需求,研究制定帮扶举措。组建多支专家团队,到宁夏、甘肃、贵州、云南等地的12所职业院校开展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西部职教师资需求,调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培养西部职教适应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为更顺畅地开展学校对口帮扶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实施“对口支援西部职业院校计划”,与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签订“东西协作”协议,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帮扶机制。

    学校对口支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选派5名干部教师赴藏援建,拨款50万元建成汽车专业实训室,捐赠价值25万元的汽车故障模拟软件。对口培训新疆和田地区专业教师150名,拨款326.8万元开展实习支教和竞赛技能指导。连续两年派出50名学生赴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院校开展实习支教,和田地区职业院校选派10名教师到校跟岗培训,10名教师参加集训备赛。选派优秀学生分批前往甘肃山丹培黎学校、甘肃省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对口帮扶甘肃陇东学院加快推进学科建设,与陇东学院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框架协议”,建立起双校衔接、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对接西部需求从“输血”到“造血”

    今年6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公费中职师范生梁爽完成了4年的学业,回到家乡的一所中职学校——宁夏交通学校任教。这几天,梁爽正在认真研读师范技能类、心理类图书,她说:“即将走上讲台,我想尽快通过学习提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更好地胜任中职教师一职,为家乡的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为加快公费中职师范生培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采取“政府部门出资、需求引导、择优录取、定向就业”的育人模式,对接西部地区中职学校师资岗位需求,精准制定培养计划,实施跟踪式、差异化培养,有效推进从“输血”到“造血”、从“扶智”到“提质”的帮扶模式。

    学校毕业生达娃也是一名公费中职师范生。2019年毕业后,达娃来到西藏阿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教。此后,她主动申请到距离主校区4个多小时车程的偏远分校讲课。几年来,达娃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雪域高原上,她说:“虽然这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我教育学生们立志高远、勇挑重担,敢于探索未知领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据统计,截至目前,学校已为西藏、新疆、云南等省份培养公费中职师范生2130人,其中包括34个少数民族的公费中职师范生817人,99%的毕业生回到原籍的中职学校任教,增强了职教师资供给数量与职业教育需求的匹配度,促进了区域职教师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实现了西部地区职教师资精准供给,有效破解了西部地区职教师资短缺的困局。

    与此同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发挥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优势,为西部职业院校教师开展“菜单式”“定制式”“模块式”培训。截至目前,学校与西藏技师学院、西藏阿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山丹培黎学校、广西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6所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共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职业院校教师560人,有力提升了受援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

    为了解决教师来天津接受培训时当地职业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发起“高校—政府部门—职校”联盟,与贵州、甘肃等4个西部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及中职学校合作实施顶岗置换研修项目。西部省份每年从属地中职学校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学校参加业务研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则根据选派教师的专业和岗位选派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对口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截至目前,共有605名优秀学生到西部地区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得到了西部省份和学校的高度认可。这一模式破解了西部地区职教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脱产培训困难等问题,为培养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名师、领军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国11个省份的130余所职业院校推广。

    学校党委书记张金刚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完善公费中职师范生培养机制,为西部培养更多高素质职教师资,持续深化落实对新疆和田地区职业院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山丹培黎学校等西部职业院校的对口帮扶,为西部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职教师资和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陈欣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