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前教育变革释放人口红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近年来总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

    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将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造成潜在风险和挑战。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发展本身也影响着社会生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居高不下的育儿成本抑制了人们的生育行为;另一方面,早期托育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阻碍了生育率的提高。

    人口变化新形势下,我国学前教育需要积极应对,从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和发展线索出发,把低生育率时代背景纳入未来发展视野,推动学前教育自身转型。

    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明确我国学前教育从规模化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理念。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由外延式发展迈向内涵式发展,而生育率的降低提供了学前教育内涵重构的人口前提。

    其次要研判适龄教育人口变动趋势,科学规划。通过多渠道预测学龄前人口数量和结构,结合现有资源存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综合施策。如关注人口净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的资源配置差异。低生育率的消极影响在人口大量迁出的地方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在制定教育规划时,流出地区需要重视人口现状和演变态势,根据地方实际,科学布局,坚持在方便幼儿入园的基础上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此外,还要关注农村和城市的资源配置调整差异。城市生育率不仅下降时间早,而且水平更低,因此资源配置调整不应只考虑户籍儿童,还应将学龄前随迁子女人口的教育纳入人人共享的公共服务范围。

    最后要调整教师教育,建立适应人口变化特点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一方面,建立师资队伍的“蓄水池”,通过研判辖区内的学龄前人口变化趋势、教师队伍结构,按需分配,实现跨区域教师存量的余缺调剂,以盘活教师资源;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教师队伍的结构性调整,并重视职后师资培训工作。

    人口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学前教育自身转型之外,还要考虑如何以学前教育的发展支撑人口发展战略的需求,以学前教育变革释放人口红利。

    一是发放儿童津贴。通过建立普惠性儿童津贴发放制度,覆盖大部分与家庭托育托幼有关的支出,进而提振生育率。如采用递进式的补贴,生育孩子的数量越多,补贴越高。还可以采用整合式的儿童津贴发放形式,将一次性的生育补贴和定期税收减免相结合。

    二是改善保育质量。提升质量的关键在于完善学前教育财政增长投入机制。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总额不到0.3%,低于OECD国家0.6%的平均水平。只有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才能破除阻碍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制约。此外,还要健全学前教育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三是提供托育服务。首先需要丰富托育服务的供给类型。例如,采取以幼儿园为主体开展托育服务的供给形式。其次提高托育服务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将心理学、脑科学、生理学等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托育服务中;加大各级各类师范教育培养托育服务人才的力度,并在各种培训通道之间铺设平台,让包括幼儿园专职教师、保育员在内的各种人才进入保育系统。最后,增强托育服务的灵活性。鼓励有条件的托育机构或幼儿园开展全日托、半日托或周末托育服务,满足家长需求。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