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技术防线,预防暑期网络沉迷
暑假,是孩子们休闲娱乐的好时节。然而,一些孩子沉迷于网游、短视频、卡牌等,再度引发关注。为给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的暑期环境,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近日启动“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各地执法司法部门也针对暑期特点多措并举守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不管是沉迷网游还是短视频,都不是什么新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变化的不过是载体和内容。事实上,虽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始终存在,但是不管从认识层面、法律层面、技术层面、教育层面都有很多值得关注的进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新增“网络保护”专章,对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主体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在此背景下,让未成年人免于网络沉迷的青少年模式成为法律的强制要求,各大网络平台纷纷强化技术防沉迷的手段,推出了青少年模式,要求实名认证,限制网络游戏、短视频使用时长,限制未成年人充值、打赏行为等。
这一系列举措带来的变化是可见的。尤其是青少年模式的启动,既构筑防沉迷的技术防线、夯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又为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行为监管提供了一个抓手。但从现实来看,青少年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未成年人也在尝试各种方式突破防线。在电商平台上,未成年人不仅可以买到身份信息,绕过限制去玩网游和刷短视频,还可以通过网店解绑青少年模式、破解防沉迷技术。另一方面,从整个网络环境而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仍存在缺口。虽然头部网游平台、短视频平台,受到社会各界更严格的审视,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责任时更加严格,但一些小平台却没有严格落实相关要求。一些网站平台的功能设计不够合理,保护机制不够健全,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重要诱因;有的短视频平台通过奖励反馈、礼品领取、签到打卡等功能设置,让未成年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大型知名游戏有了严格的游戏时长设置,但是一些小游戏却既没有实名认证,也没有青少年模式。这种保护洼地的存在,导致防沉迷的部分失守。
夯实未成年人保护的技术防线,固然要求平台在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方面不断升级,以阻止各种破解行为,监管部门也有必要强化巡查和监管,填补网络防沉迷的洼地。对于电商平台上出售身份信息,教授未成年人解绑青少年模式、破解防沉迷技术等行为也要纳入监管。这种行为如果不得到有效遏制,那么其他各方的努力很可能被消解。
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生态也势在必行。有未成年人反映,自己已经15岁了,选择青少年模式之后,看到的内容都是非常低幼化的动画片,包括学习频道,都是小朋友看的内容。可见,青少年模式不够精准,不能满足未成年人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也是他们寻求破解的原因之一。这也提醒相关网络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下进一步细分细化,通过年龄分层等提高内容针对性,丰富和优化青少年保护模式的内容池。平衡好青少年模式的保护功能和教育功能,满足其获得优质内容的需求,维护未成年人休闲娱乐的权利。如此,才能让未成年人更加愿意使用青少年模式,并得以放松身心、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从而最大程度释放网络红利。
任何形式的沉迷都不是好事,在思考如何强化防网络沉迷的同时,另外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必须正视。漫长的暑假,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家庭或者社会有没有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而有质量的假期生活。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们,他们是防沉迷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较长的空闲时间,父母因种种原因不去陪伴和引导,不用适合其身心健康的暑期课程和活动去占据,那么他们就必然会通过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寄托。
(作者系本报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