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以公共现实主义雕塑提升大众审美
美育是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社会美育、学校美育、家庭美育是美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社会美育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大众的时代需求。公共空间是社会美育实施的重要场所,尤其适合放置具有高度艺术性、逼真形象性、丰富情感性和教育性的现实主义雕塑,使公众在浸润中提升审美。
近年来,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从社会美育的高度,重新审视和定位本校雕塑办学特色,在遵循美育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美育人”的正确方向,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建构“进阶式”教学模式,提高社会美育能力
以往的雕塑基础教学,通常是传授通用性的雕塑技艺和形式美法,忽视将基础训练与社会美育结合。为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在肖像基础教学中,注重人文引导和家国情怀,注入思政教育的元素,加强对学生艺术创造潜质的挖掘和审美感受力、想象力的培养,增强了现代艺术教育应有的逻辑品质和学科意识。
学校通过调整教学结构,创建“单元创作课程”贯穿雕塑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八年教育阶段。实践中,学校调整不同年级创作内容,增设“名人肖像创作课题”,创作难度从个人头像到胸像再到全身像,进阶提升到群体雕塑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随着年级的递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厚积薄发,提高了塑造“时代精品”的能力。
学校把雕塑创作纳入社会美育高度的“审视系统”,在雕塑形式语言系统中进行雕塑语言风格、空间表达、造型观、材料表现观、形式意味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对于雕塑形式语言的转换方法和表现规律的掌控能力,发掘雕塑创作在形式语言方面所具有的前瞻性和时代意义。
建构多重方式,多层次融入社会美育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艺术作品为契机,多渠道创设学生作品展览机会,同时搭建学院教学及社会展览二者之间行之有效的桥梁。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美术大展,组织并参与跨省市、跨级别、跨院校多渠道艺术展,以展促学、以赛促训,增加学院教学与社会美育互动机会。
学校以公共现实主义雕塑作品为媒介,多层次参与国家、政府、省市、城市建设部门和企业机构的设计制作项目,通过校政联合、校企互助、校企合作等方式,训练学生社会感知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鲁迅美院的雕塑教育,在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实践中,不断夯实基础并积极创新,坚持“艺术为人民”的宗旨,秉承“创时代精品力作”的教育和创作理念,努力培养未来美育所需的新型人才,探索美育未来发展方向,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人才基地。
公共现实主义雕塑是社会美育输出媒介
公共雕塑指的是存在于公共场所的雕塑作品。从古至今,公共雕塑一直是公共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介,公共雕塑风格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不断介入公共雕塑领域。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公共雕塑艺术的表现风格越发多元化,雕塑界掀起了如何继续发展现实主义雕塑的探讨,这也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实主义雕塑由于艺术风格接近于日常生活形象和状态,艺术创作趋于在现实中寻找灵感,因此受众面极其广阔。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家乡的地方特色是什么?我们有着怎样的文化传承?更有甚者,作品基于当地社会、民族的历史文化、公共事件等,这些都为现实主义雕塑讲好故事提供了素材。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大型现实主义雕塑,是鲁迅美术学院老一代雕塑家在特殊年代取得的特殊成果,成为那段历史特殊的纪念,是沈阳的城市名片;2020年《志愿军公园》中系列现实主义雕塑作品《志愿军战士》《过江》《支援》《和平》等则是由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制作,根据丹东市当地历史事件改造的集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当代公共景观公园。
公共现实主义雕塑只有找到特定的角度,连接当地大众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使该地区历史与现代连接,使当地文化内涵得以深入挖掘,使风土人情得到传承,地区独特性得以彰显,才能使社会美育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拓展。
积极推动新时代雕塑艺术的社会实践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不断深化教学与创作实践课程,反复研究教学的创新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初步建构了以培养高质量学生为核心,以国家和社会需要为宗旨的教学新范式,取得了一系列全新、独创、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学院创作的现实主义雕塑紧扣时代主题,在中国新时代艺术创作、艺术活动、艺术惠民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创作中硕果累累。
新时代,学校以项目实践带动教学,挖掘当代现实主义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人文精神,把握当代社会美育发展的脉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将雕塑艺术融入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中,创作出大量当代现实主义雕塑作品。如:学校2016年受中宣部委托完成中央党校大型群雕《旗帜》;2018年完成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大型群雕《走向胜利》;2019年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大型浮雕《红军魂》;2019至2021年完成国家“二一”工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大型汉白玉群雕《追梦》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文艺的新气象,达到了“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作者单位系鲁迅美术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