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如何真正走进课堂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资料图片)
“如何理解课标里的‘一致性’?比如周长、面积和体积,虽然概念和计算公式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单位的累加。”“‘等量的等量相等’其实就是等量的传递性。”翻开福建省厦门市演武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叶伟敏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关键概念旁,写满了他的疑问和培训专家的解读提示。
中国教育学会日前在厦门启动了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领航计划”,来自全国、参与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专家,与叶伟敏等6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和教研员,共同掀起了一场对新课标的思考和讨论“热浪”。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今年秋季学期将在各中小学施行。和许多教师一样,面对新课标,已是全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的叶伟敏仍有不少困惑:“我熟读甚至能背诵出新课标的一些概念,但不清楚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也很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开学在即,如何理解新课标?新一轮课改理念如何真正走进课堂,带来改变?
如何理解新课标
新课程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表示,帮助教师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政策意图和内涵要义,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师专业发展和育人质量,还直接影响着整个义务教育的生态。
既有在实践中已经得到探索的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等理念,又有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新概念,读完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厦门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李小梅感到有些熟悉又有点陌生。
如何理解新课标的“新”和突破?
“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两大突破。”培训中,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每个学科的课标文本都包含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等6个方面的内容,就像是6颗珍珠,但要想实现育人的‘增值’,还得有一条线把珍珠串成项链,这条线就是核心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作为对知识和技能等目标的超越,核心素养将引导教师从学科立场走向关注学生能力培育的育人立场。在这个过程中,学业质量则是对新课标理念的有力支撑。
“如果说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的‘人品’,知识技能是一个人的‘酒量’,能从酒量大小推断其人品的好坏吗?可我们过去一直在做的就是拼酒量。”崔允漷说。
没有新教材怎么落实新课标?新版课标具体删减和增加了哪些内容?在新课标学习中,教师们普遍关注这些问题。
“使用新教材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最根本的是要吃透、吃准这次改革的理念。”培训中,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特别提醒,在学习落实新课标中,既要避免把落实新课标窄化为使用新教材,避免陷于具体内容只关注知识点的变化,也要避免统一模式落地。
翻开新课标文本,繁多的概念曾一度让厦门市云顶学校数学教师陈小琪觉得困惑。如今,从“育人”这个根本出发,她发现新课标其实也并不复杂,“核心素养为纲,强调以综合性学习培养‘全人’,以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驱动教学……”她用自己的语言解读着。
20多年来,课程改革始终是进行时。从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到学科大概念、深度学习等,这些年,厦门市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历史教师宓翠觉得自己仿佛在丛林中前进,“欣喜地看到一棵又一棵漂亮的树木,却也常常感到一种淹没在丛林中的无力。”她说,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新课标才来得及时,这场培训才显得这么及时。
培训结束后,宓翠说自己仿佛“豁然看见了森林”。
新理念如何在课堂落地
“理念很好,但怎么做呢?”随着新课标美好的育人蓝图在心中刻画得愈发清晰,这个问题愈发困扰着厦门市英才学校化学教师张冰瑶。
和张冰瑶一样,此次参与培训的600多名教师大都是全市骨干教师和各学科教研负责人,培训结束后,带回去一些具体的方法、工具是这些“种子”教师的重要任务。
本次修订中,新课标特别强调科学教育要回归实验室,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发展核心素养,实现学科实践育人。在张冰瑶看来,如何从现行教材中找到隐含的“核心素养”这条线,并通过教学设计使之落地在实验课堂上,是一大挑战。
“实验探究有没有达到目的,不是看课堂活动热不热闹,而要关注有没有包含科学思维。”聚焦如何利用现行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项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化学特级教师夏建华用“手把手式”的教学拆解,分享了8个教学案例。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不同方案,不断引入新的条件拓展讨论……张冰瑶发现,即便如“蜡烛燃烧”这样的小实验,也能拓展为一堂充实饱满的课,并实现对学生创新思考等高阶目标的培养。
落实新课程需要新教学。从宏观来看,教师可以从哪里入手调整和改变?
对厦门实验小学的英语教师何敏而言,培训后,她有了一把新“扳手”——“单元学历案”。
如果说教案是指导教师“怎么教”的自用手册,单元学历案则是教师设计学生“怎么学”的助学指南。何敏介绍,从内容看,单元学历案包含单元目标、评价任务、分课时内容和作业检测等要素;从结构看,学历案勾连着“大单元教学”“综合学习”“知识结构化”等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是以单元为单位开发的、素养导向的教与学指南。
“单元的大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从整体看狗’,单元分课时目标则是解决‘狗头、狗身’是什么,最后再通过作业和反思,让学生再次从整体认识‘狗’。”崔允漷表示,借助单元学历案这一载体,教师们能更直接地体会到新课标与既往课标的继承创新关系,即新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并不是排斥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实现通过内容学习,实现理解,最终形成核心素养的完整育人过程。
在崔允漷看来,如果说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新课标“想得到的美丽”,核心素养是“看得见的风景”,那么,学历案能帮助师生到达“走得到的景点”。
既知美景,也知方法路径。在何敏看来,专家领学带来了对新课标落地课堂的多样思考,避免了说起来高高挂起,做起来不知如何入手的“两张皮”问题。
如何推动新课标落实见效
“吴老师,我想过和美术、语文教师一起设计跨学科学习,但大家的课时都很紧张,很难协调。怎么办呢?”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培训教室,教师们向培训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抛出了问题。
面对这一困惑,吴正宪建议,不仅要在本学科不同年级间进行集体备课,学校还要在不同学科间建立“互相通气”的机制,比如各学科公开拟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在破除学科壁垒的“跨界”沟通中,寻找进行跨学科合作的方式和时间。
而做到这一点,除了单独的学科教师外,还需要更大的推动力量。
“如果说教研力量是‘孵化器’,那么行政力量就是重要的‘推动器’。” 在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校长叶泽军看来,比起单个学科教师的理念转变,长效持久地形成课改良好氛围,还需要学校通过顶层设计为教师提供不断的培训引领和有效的机制支撑。
采访中,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兴春介绍,长期以来,在厦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解读课标、设计作业和命制试题等都是重要的比赛内容,“接下来,我们将着眼于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拿出一些真正的办法,在全市兴起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的热潮”。
如今,随着对新课标理念理解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不断有着“一边收获,一边迷茫”的体会。
“对于新课标,不同地域不同个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在以课标为本的背景下,如果学、考、评3个环节存在对课标不同的解读,怎么办?比如名著整本书阅读中,是要聚焦主题,考查阅读体验,还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对整本书有粗浅的印象?”厦门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肖珊说,在课标更新和考试命题改革同时进行下,学考评一体化依然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在朱之文看来,落实好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涉及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教研员等方方面面,涉及教学、教研、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多个环节。他表示,尽管教师和校长的作用尤为关键,但落实新课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地不断思考和实践。
对于李小梅而言,越是深入学习新课标,越是感受到一种“实践的冲动”。“当有这种冲动时,我又马上想到,是不是太急了,孩子能不能做到,还有哪些要调整的?”李小梅不断细化自己的实践路径,“这也会像牛的反刍一样,在起伏间不断地思考、调整和改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