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疆喀什百姓的健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喀什班学生跟随“基层医疗全科医学专家服务项目”专家现场义诊

    健康是生命之本,上海健康医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本着一切为了老百姓的健康而生存和发展的宗旨,培养了一大批的医学人才,解除了很多患者的病痛,提升了基层百姓的健康指数。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依托上海市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医学院校学科专业优势,聚焦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持续在新疆喀什地区开展临床医学人才订单定向委托培养工作,派出专家和援疆教师前往当地,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从而提升喀什百姓的健康指数,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来自上海的温暖。

    帮扶且精准

    教学上,学校注重因材施教。在帮扶的时候,根据自身优势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为此认真研究了喀什地区老百姓所需,依据学校自身优势,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

    喀什医疗卫生人才短缺、能力水平偏低,尤其是高精尖卫生人才和优秀卫生人才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严重缺乏,“引不进、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薄弱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很难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以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基层健康“守门人”为目标,建设了特色鲜明的临床医学专业。 

    同时,喀什老百姓需要的不只是专业医生,更需要有温度的全科医生。为此,学校在2016年就开展了临床医学本科全科医学订单定向人才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以全科医学为方向接受5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他们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完成4年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完成一年的临床实习,毕业后回到喀什地区,充实到当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中。2022年,首届26名毕业生完成在校培养,接受家乡召唤,回到了喀什地区,其中有24名学生选择全科医学方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种培养方式为喀什地区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基层卫生人才,从而为喀什地区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水平医学人才,为逐步改变喀什地区基层相对落后的医疗水平奠定了基础。

    针对喀什地区基础卫生条件落后、基层医疗人才缺乏、当地居民急救技能缺乏等现状,从2018年开始,学校连续组织订单班学生利用暑假回到家乡,用专业反哺家乡人民,在喀什地区开展健康科普教育,结合党史宣讲、疫情防控、文化交流、人才调研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居民进行医学知识普及,约6万人次获益,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助力医学人才成长,以实际行动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相关工作获得上海市知行杯二等奖、三等奖以及2020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021年“口述援疆,白衣传承”医疗服务党史宣讲团获得“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的米尔卡米力·艾孜木在发热门诊一线与母亲共同抗“疫”,他的事迹被上海科教频道专题报道,获评“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2019级迪丽萨尔·麦麦提吐尔逊积极回乡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作为直接的受益者,她也获得2021年“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二等奖。

    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专家扶贫工作。2019年,获批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2019年基层医疗全科医学专家服务项目”。本次健康扶贫项目,以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中心为平台,整合了上海市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专家资源,组建了11名上海市优秀的全科医学专家团队。专家远赴喀什泽普、巴楚、叶城、莎车四县,深入村镇,开展医疗义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基层医师座谈,开展基层全科医生培训4场、报告20场,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达500人次,义诊咨询500余人,发放健康科普资料500余份。

    本次专家健康扶贫工作以“知识扶贫,智力援疆,脱贫攻坚,健康促进”为目标,是学校针对新疆喀什地区长期扶贫工作的一部分。专家们不仅了解当地真实的医疗条件和公共卫生状况,也为未来中长期精准扶贫打下了基础,推进了学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全科医学专家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助力基层健康,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

    治病又暖心

    一个真正优秀的医生,需要的不只是高超的医术,也需要高尚的医德。所以,从2016年开始,临床医学专业以“始于基层,聚焦健康,关注人群”为理念,依托“早社区、早临床、反复临床”系统化构建的三阶段“叙事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将倾听、沟通、分享、反思及文学写作能力循序渐进地融入到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担当和关爱病人的精神、敬畏生命和理解疾苦的态度、善于沟通和医患共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未来从事全科医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师生们前往喀什帮扶之前,学校领导就对他们进行了动员工作,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你们代表的不只是我们学校,也是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温度。所以,为了解除当地患者的病痛,一定要将平时所教所学,在实践中展现出更好的效果。同时,要将温暖送到他们的心里,让他们安心、放心和暖心”。这些帮扶者在为能够前往喀什帮扶患者而深感自豪的同时,也都激情满怀地决心要做好这项神圣的事业。所以,他们每到一处,不仅紧张而有序地治病救人,还让患者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

    输血更造血

    一个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是一样的亲人,帮助他们,为其输血理所当然;可是,如何让其自身具备造血功能,则成了学校思考的一个更加重要的课题。

    如何造血?就是要为喀什当地培养必需的德医双馨的医学人才。

    学校充分发挥横跨教育和卫生两个领域的优势,从开展订单定向人才培养,到全科医学专家医疗帮扶,再到派出援疆教师帮助办学,突出“精准”,助力“造血”,全方位助力喀什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在不受疫情的影响下,学校每年派遣临床医学教育专家前往喀什二院,指导开展教学和专业建设。学校将喀什二院的教师纳入统一的师资培训,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学校各类教研活动,帮助提高教学水平。通过院校合作,提高喀什二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并助力喀什二院建成高水平附属医院。

    2021年9月,继基础医学院姚磊等老师后,临床医学院“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带头人张鹏副教授作为上海援疆第十批第二期干部人才前往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对口支援工作。这是他继2019年作为基层医疗全科医学专家参与服务项目后,第二次带着使命奔赴喀什。张鹏在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医学系副主任,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专业能力提升等全面提供帮扶,推动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他牵头申报了2022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建设项目并成功获批;为喀什职院新增设预防医学专业,建设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他手把手地带“徒弟”培养青年教师,教他们申请课题、填写申报书、撰写论文并帮助他们反复修改。他帮助学校完善了校内疫情防控措施,杜绝风险隐患。此外,帮助喀什职院筹建医学院、让喀什市人民医院成为喀什职院附属医院等远景目标,同样也让他斗志满满。

    张鹏先后两次来到喀什,切实做好了对口援疆的“先锋”,当好了民族团结的“使者”,为沪喀交流搭建良好桥梁纽带,讲好健康故事,树立了上海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这也是学校深度参与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新的拓展与深化。

    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喀什订单定向医学生录取后须与喀什卫生健康部门签订《培养协议书》;订单定向班学生在校期间,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关学费、住宿费,享受国家、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学生毕业后将回到喀什就业,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这既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成绩优异的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确保了生源质量连年提高,又有效解决了毕业生的出口问题,使学生能安心在校完成专业学习。在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上海市教育部门和喀什地区卫生健康部门的积极协调下,从2017年开始,在新疆喀什地区定向招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免费医学生,目前已累计招收5届124名学生。这是沪喀合作在医学本科教育方面的重大尝试,也是为喀什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水平医学人才,逐步改变喀什地区基层相对落后的医疗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这种订单定向的培养方式,直接以需求为导向,必将对喀什未来的医疗卫生水平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充分肯定。2021年,学校获得市教育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集体记大功奖励。《文汇报》以《立德树人奋进担当,培养人民满意的健康“守门人”》《“叙事医学”赋能,培养有温度的全科医生》为题对临床医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整版报道,多家权威媒体纷纷转载。《助力脱贫攻坚积极义诊,促进喀什健康人才培养》在中国教育第二季教育脱贫攻坚微视频发布,临床医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也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上海健康医学院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教育卫生领域,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因病致贫返贫,助推乡村振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