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教师成长的动能之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本《卓越教师的成长特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甫一翻阅,便深深吸引住了我。本书由四十六篇教育研究及教学随笔组成,既有“从经师走向人师”个性化的成长与思考,又有“创意课程勤开发”的引领,还有“持续读写助成长”的感发。本书不仅为我们破译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密码,而且从这些真诚的作品中,读者能感知到作者吴再柱从“民师”到“名师”再到“明师”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叙述的真实,源于对教育生活的知根知底。作者首先阐释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即敬业、乐业和勤业。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必须要有扎实的学识功底。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能让教师在工作及学科教学中游刃有余,能让学生感受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魅力,从而爱上课堂。

    其次,名师是在学校、课堂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要想成为名师,需要经过“学习力的积淀—科研力的突破—思想力的升华”这些过程的历练。吴再柱老师自身成长的经历特别励志,他的不设限的自我成长,充分印证了学习力是名师成长的生命之源,科研力和思想力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当然,教育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它从来就不是一个公式能套用得了的。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得有自己的教学思考,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从“教学思考”走向“教育思想”。

    从“名师”再到“明师”,教师不仅要探究教与学的方法与规律,更要把自己的教学主张内化为教育理想,实现教育的生命关怀与精神引领。这是“名师”走向“明师”的又一境界,即明白之师、明辨之师。

    作为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的特级教师,吴再柱老师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这本随笔集也体现出文字简练而其意径达的特点。文章篇幅不长,文字简练,无论是“故事”还是“事故”,经过时间的积淀与酝酿,作者都工笔细描,酿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酒”。作者从教三十余载,传道授业,孜孜以求,根据自身特点,明确“优先项”,敢于“创新”,懂得“借势”,并始终为梦想而坚持不懈。

    本书作品都是作者亲力亲为的身边事、感知感悟的寻常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作者抱定宗旨,志远行近,博文约礼,砥砺德行。他长期订阅杂志,时作资料摘抄,坚持专题研究,尝试课例创造。摘抄、摘录、摘记首先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最为重要的过程在于其后的“分类研究”。博览而约取,咀嚼而回味,厚积而薄发,奇妙的收获就伴随着一次次的阅读而产生。事实上,一次摘抄、一次提炼就是一次小课题研究。某种意义上讲,每一次的小课题研究,都是某项“大选题”的“聚宝盆”,它们又像一粒粒珍珠牵连起无数的素材,将它们集聚在一起,熠熠闪光。这便是先有“数量”的累积,而后必有“力量”的迸发。值得借鉴的是,吴老师的“火花随记”常常有思想的火花闪现。他抓住这些瞬间思想的火花展开研究,往往能获得生动、真切、实在的研究成果。这种“顺势积聚”是学术研究中的一种开合手法,其智慧在于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旁逸斜出,收放自如。“勤阅读,勤写作,勤积累”,这便是作者的“长线投资”。

    每个人都会有高峰和低谷,而酸甜苦辣又是人生一本厚重的书。试想,一个初中毕业的少年,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特级、正高级教师,其中有多少沟沟坎坎、波澜起伏?作者即使身处低谷,却始终锚定育人目标,跋涉不止。以高尚人格感化学生,以博爱之心善待学生,以博学之才赢得学生。做真学问,用真心育人,教给学生真本事。“世间多是画龙手,天下独缺点睛人。”吴老师俯下身、沉下心、扎下根,以非凡的笔力打捞勤勉的成长故事,破译教师专业化成长密码。

    《卓越教师的成长特质》不是吴老师“写”出来的,而是他“做”出来、“悟”出来的。教育是“做”的哲学更是“悟”的哲学。每位教师的从教生涯中,会伴有各种烦心事,也会有许多成就感。两者之间,更多时候只隔着“做中学”和“学中悟”。如果你想在专业成长中有所建树,不妨读一读吴再柱老师的这本书。

    (作者系湖北省英山县实验中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