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培育更多“大先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但能否真正实现以育人为本的目标则完全取决于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和行动。好的教师不仅能教给孩子们广博的知识,更能引领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技能,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让教师从单纯传授知识(鱼)走向教会学生方法与技能(渔),走向激发学生的兴趣(欲),走向快乐的生命体验(愉),走向拥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宇)。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和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每位校长都十分关注的话题。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更为丰富

    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定义,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更为丰富。教师素养可分为专业化素养和社会化素养两大方面。专业化素养主要包括教育素养、教学素养、信息化素养、研究素养等;社会化素养主要指教师的社会化程度,如与社会融入的程度,与他人相处的关系等方面。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能拘泥于教师的教学素养方面的提升,而更应趋向教师教育素养和社会化素养的提高。教学素养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而教育素养和社会化素养则是教师专业化与否的判断标准。

    在笔者看来,教育素养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即教师的教育观,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育素养有三个核心词语:“尊重”,即在了解、理解和充分认识儿童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人性和个性;“提供”,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能力,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能量,并提供给孩子足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平台;“引领”,引领每一个孩子过积极而有意义的学校生活,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生活和生命体验。

    教学素养则是教师在教育素养指引下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把孩子当成容器或者白板,那孩子就会被灌输和涂抹,久而久之课堂就变成了“满堂灌”,孩子们也就失去了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动力;而如果教师能把孩子当成一个有潜力的发现者、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主体,如果能够适时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这样的课堂一定会给孩子更多富有创造性的空间以及自我发展的平台。

    其中,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研究素养。信息化素养指教师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不会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教师虽然可以当教师,但终将成为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也必然成为易遭淘汰的教师。研究素养主要指教师应掌握基本的问题研究方法,具备基本的问题研究和反思能力。

    社会化素养是支撑教师发展和进步的社会性基础,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置于时代潮流中,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

    以基本功培训为抓手,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娴熟的基本功是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培训的实施者,校长不仅要鼓励教师去研究如何让课堂活起来,更要让教师本身参与的培训活起来,以多种方法进行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从而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善于发现,关注细节。深入教师当中去,关注他们的教学情况、教研情况甚至是生活情况。找到教师的兴趣点、兴奋点,以此为契机展开讨论。比如,如果最近教师们都在头疼班里那为数不多的上课调皮的孩子,我们是否能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上提出问题,一起想想办法?这样可以解决一个又一个很小的问题,久而久之,教师也会愿意主动参与这样的培训。

    捕捉优势,优化培训。把每次培训的前20分钟给一个备课组,让这个备课组安排一位教师展示一篇大家共同讨论的说课稿,并请其他学科的教师从同行和学生的角度来评析这节课。给教师以足够的激励和舞台,这样,教师们也会把这样的舞台给孩子。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课前古诗鉴赏、数学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学生的典型错题分析,在跨学科的教研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乐于搜集,调动情绪。教师发展过程中也会有瓶颈与倦怠,这就需要我们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我到访过的许多学校都谈到教师师德培养的问题,师德师风固然要讲,但能讲清楚吗?倒不如拿一些鲜活的师德师风案例和教师们分享,让教师们自己分析,自己感受。

    分解任务,调整心态。教育理念的问题远比教学问题更深层。教师压力大、负担重是个普遍现象,于是校长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就更要教会教师分解任务的本领。比如,给每位教师每学期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一定要告诉他们,其实每天不过写80余字,请教师们坚持,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是教师必备的本领。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教师给予鼓励及方法上的指导。生活在平和的环境里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拥有积极的心态。

    一个专业想发展的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教育的主流趋势不是培养教书匠,而是培养那些能敏锐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后提出解决办法的教育者。在小学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多用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就能很明显地发现问题,并找到原因,然后在一步步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推断研究结论并设计改进方案。比如,针对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研究,我们可以观察:班里有多少学生?在一节课里,教师一共请几名学生回答问题?每个学生回答了几次?这些问题看似渺小,但是在教育研究中足以说明问题。

    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教师是个性化的劳动,只有为教师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让每一位教师在适宜的岗位及环境中张扬其积极向上的个性,发展其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那么将来才可能出现真正的学校“大先生”。

    以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俗话说,一种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而一种好的制度会使“坏人”也能做好事。可见制度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主性,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团队共同参与。同时,在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时,要充分关注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将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融入学校整体的文化建设制度中。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极力发挥其激励功能,实行科学管理及团队管理双管齐下。这样的制度才能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教育活动的丰富多彩决定着教师类型的多样化,如果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教师,就会丧失教师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因此,应给予教师动态和多元的评价。另外,在评价过程中需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合全面信息,从多渠道对教师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评价,让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着深刻的了解。

    以成果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必然会经历培训—实践—反馈—修订—发展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妨将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用多媒体设备记录下来,请教师们结合目标和任务进行思考与交流。培训的阶段总结会中,管理者不用过多地言语,只要把平日收集到的教师们意识中模糊的状态呈现给他们,当每位教师看到自己在专业成长培训过程中的样子,用手感受着“专业成长档案袋”的厚度时,激励的作用伴随着强烈的内驱力一定会促使他们走得更稳更快。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要让教师沦为“教学的工具”,教师本身也是发展目的,没有教师的人生幸福和快乐,永远不可能有学生的幸福和快乐。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资讯E览     下一篇:构建未来学校育人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