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融通融汇融入” 提高思政铸魂实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引领大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聚焦“融通融汇融入”,探索实施“两赋两创”工程,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现形式,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提高思政铸魂育人实效。

    组织融通,聚势共赢

    奎文区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作用,成立由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潍坊中学(高中)和奎文区教育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项目研究团队,印发《实施“两赋两创”工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作为奎文区教育部门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进行重点攻关。各学校党组织书记主动认领攻关40个“两赋两创”分项目研究,作为书记年度创新项目,成立骨干教师研究团队,形成了“全区一线、一校一品”的研究格局。潍坊市育华学校以“红色记忆,辉映育华”为思政育人创新项目,以“一核四带两融合”为工作思路,依托学校党员名师工作室,开展“龙甲精神”等主题课程研究和建设。“一核”是以党总支书记和支部成员为核心,突出党的核心引领;“四带”指带动党员争先创优、学生爱国成长、教师爱岗敬业、家长多元共融;“两融合”是红色革命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学校推出微课讲师团,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教师讲好网络云端微课、爱国基地微课、课堂融合微课等,唱响微课“大合唱”,学生参观校内文化长廊、校外庄龙甲故居和1532文化产业园等中小学社会实践育人基地,使育华学校真正成为了革命传承、文化传承的红色学堂。

    资源融汇,借势突破

    奎文区以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全力推进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规范化建设42所“孔子学堂”,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区)级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孔子学堂”全覆盖。潍坊市育华学校作为全区首批“孔子学堂”规范化建设试点学校,以“传承·融合,守正·创新”为目标,开展了“123”建设模式探索,在学校中心广场建设一个“孔子文化广场”,在小学和初中部分别建设两个“孔子学堂”,构建“非遗课程”“红色育人课程”“传统艺体课程”三个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纳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文化体系建设,为全区提供了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经验。

    奎文区还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内容权威、资源丰富、移动互联的优势,在全区38所中小学、幼儿园试点打造以党员享思想提升、教师享业务资源、学生享瀚海知识、家长享亲子服务和品牌传播力研究为主要功能的“学习强国”“4+1”工作室和线下体验空间,师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了教学空间,拉近了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的距离,提升了思政课教学载体的亲和力。

    育人融入,乘势有为

    奎文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以及优秀的人才资源,各学校积极围绕“思政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研究。“潍坊市育华学校百年间走出过庄龙甲、王全斌等潍县早期党组织的革命先驱,也走出过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改革先锋,更涌现出了一批奋斗在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他们都是育华这所百年老校的骄傲。”育华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唐乃梅说,“育华学校红色底蕴深厚,我们有责任把‘龙甲精神’继承好、传承好。”每学期,育华学校都会通过“党员讲优秀党课、教师讲学科思政、学生讲红色传承、家长讲家风家训、居民讲身边榜样”的家校社联动“五讲”方式,引导师生、家长、居民重温“庄龙甲故事”,积极推动“龙甲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022年春季学期最后一节课,奎文区大中小学生通过“云端”共上“喜迎党的二十大”“行走潍坊·爱我潍坊”同城大课堂。大课堂设计了“走进博物馆 与潍坊历史对话”“走近非遗文化 领略匠心之美”“走进红色基地 追寻革命精神”三条实践教学路线,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深入10处实践教育基地参观讲解,拍摄形成思政教育实践课程。其中,潍坊市育华学校作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基地”,在这次同城大课堂上,学校的赵楠、王相成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开启了潍坊“非遗”探寻之旅。师生们走进南屯小镇非遗园,了解潍坊非遗文化渊源,体验泥叫虎、刺绣等非遗项目,近距离感受潍坊非遗文化,体验传承之美。该校还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为学生们专门开设了剪纸、面塑、快板、四通捶等非遗课程,学生们在剪剪、捏捏、打打中学习潍坊非遗文化的艺术技法和传承历史,积极争做非遗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人。

    奎文区各学校通过实施“两赋两创”工程,充分整合家校社和线上线下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效能形成更大“同心圆”,探索出了一条思政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唐乃梅 李彩霞 董伟伟 王春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