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区生科楼 博学楼 东校区主楼

    阴山巍峨、黄河激荡,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千百年来交融游牧与农业文明的双重奏响。1952年,内蒙古在百废待兴中催生了“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紧迫需求,内蒙古农业大学前身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的建立,开启了内蒙古本科高等教育的实践之路。

    70年来,学校始终不忘初心,与国家同行,与内蒙古同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纵横维度,都与内蒙古农业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与交集。70年来,老一辈农大人敢为人先,教民稼穑,新一代农大人血脉赓续,守正创新。科教事业薪火相传,22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活跃在农、牧、林、水、草、乳、沙等行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多点突破,一篇篇造福桑梓的科研论文写在内蒙古大地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内蒙古紧紧抓牢“粮仓”“奶罐”“肉库”“绒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今天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科学学科连续5年进入ESI全球前1%,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国家林业部门和自治区政府部门“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建设院校。

    时代奔涌向前,70载流金岁月,积厚流光。

    “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指明了新时代内蒙古的职责和使命所在,是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总方向、大布局。如何在弘扬精神、凝聚力量的时代之问中,书写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隽永华章,镌刻下农大答案、农大智慧、农大力量?学校深刻思考时代之问,在全面梳理办学历程、深入总结办学经验、系统凝练办学成就的基础上,确立实施“131467”战略行动计划,并写入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这个战略行动计划有着清晰的历史发展逻辑,涵盖了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办学传统、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是“十二五”期间学校提出的“1134”行动计划的继承与升华,是全体农大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届领导班子辛勤探索的结果,是引领新时代农大人奋斗求索的办学方略。在建校70周年的关键节点,深入系统解读“131467”战略行动计划,有着清晰的时代诉求和深刻的战略意义。

    第一个“1”: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

    “特色鲜明”着力体现了学校对办学特色的准确把握。经过70年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突出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彰显着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独特优势。“高水平”着力体现了学校对办学质量的目标追求。面向新征程,学校致力于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争当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着力实现“在国内外社会声誉较好、在学术界影响力较强,教育质量、学科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整体竞争力等主要办学指标达到自治区一流,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目标。

    “3”:“三步走”战略部署

    校党委在认真落实第二次和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与“双一流”建设合拍,深入探索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2019—2023年),汇聚人才、夯实基础时期。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学校人才在“量”上达到了目标,在“质”上也有了较大提升。第二步(2024—2033年),“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五年是学校加速发展、重点突破的时期。第三步(2034—2052年),跨越发展、全面提升时期。到建校100周年,进入国内一流农林大学行列,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

    第二个“1”:“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的办学特色

    突出“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办学70年的鲜亮底色,在三次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审核)评估中,均得到国家教育部门专家组的高度肯定和赞誉。学校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为地方经济服务、专业建设突出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重点围绕草地畜牧业、荒漠化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乳业等领域进行学科建设和学科方向调整,形成了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和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草原家畜品种改良、反刍动物营养调控、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牧草遗传育种与栽培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引领学校进入发展快车道。

    “4”:地区特点、民族特色、专业特长和时代特征

    地区特点:依托草原、农田、牧场、森林、湖泊、沙漠等资源与区域优势,紧贴内蒙古大地,进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发挥农牧林水草乳沙等特色学科优势,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特色: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人才培养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繁荣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等紧密结合在一起。70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不同民族各类人才22万余人,一代又一代的农大人在奉献“小我”中实现“大我”,在成就“大我”中升华“小我”,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绽放自我。

    专业特长:办内蒙古急需的专业,育北疆适用的人才,振兴畜牧业经济,是党和国家赋予内蒙古农业大学的重大使命。70年来,学校不断进行学科建设和方向调整,形成了以农林为主,拥有农、理、工、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

    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回应时代呼声,关注时代需求,与时俱进,内蒙古农业大学在各个时期作出了应有贡献。从“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到运用大数据、云畜牧创新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无不体现了学校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民族振兴相连的责任、担当与使命。

    “6”:调结构、固基础、抓内涵、提质量、谋长远、求突破六大工作思路

    调结构:结合“双一流”建设以及国家学科评估,学校重点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农科,使草学、畜牧、兽医、作物学等优势学科更加突出;强化应用工科,使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更有竞争力;打造优势理科,使其围绕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开展研究,增强支撑能力;加强特色文科,发挥好智囊团作用,切实增加在自治区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贡献。

    固基础:一是物质基础,包括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办学经费、校区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校园网等基础办学条件。二是思想基础,包括思政、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及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等。三是制度基础,包括大学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事制度改革等各类管理体制机制等。

    抓内涵:重点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协同育人体系,夯实以机制创新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服务新发展格局需求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健全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为标准的教师发展体系,构建以质量贡献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畅通以合作共享为基础的教育开放体系,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提质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求突破:集中力量,利用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力争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林学、草学等5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谋长远:到建校100周年,按照“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奋斗目标。

    “7”:党建引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服务地方、开放办学七大发展举措

    ——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把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核心主题,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在办学实践中,突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牢牢把握总体发展布局,注重发展节奏,统筹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关系,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大学治理体系,切实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