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立人 以文化人
特色发展是学校的生命线。只有做到个性化发展和品质化办学,学校才能富有生机与活力,办出品位,办出风格。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以下简称“五十一中”)的办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特色办学理念
引领学校发展
五十一中创办于1962年,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现有26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124名教职工,拥有省级骨干教师、省市级学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等40余名。学校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以“净、静、敬、竞、精、境”为中心内涵的“六JING”文化,追求培养全面发展、品格素养高的毕业生,被评为郑州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创新先进集体、郑州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创新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校园、郑州市校本课程建设先进校园、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传习基地等。
学校愿景: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学校使命:成就每个生命的独特与高贵。
培养目标:培养有趣有梦、力学力行的“六JING学子”。
校训:以德立人 以文化人
校风:笃志好学 知行合一
教风:激趣启志 适性扬才
学风:以趣扎根 以志修远
特色校园文化
彰显办学内涵
文化是引领学校推行先进教育理念,形成团结的教育团队,增进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学校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方法。五十一中用文化凝聚人心共识,形成目标合力。
在郑州市中原区“品质教育 成就未来”理念引领下,学校提出了“雨天撑起共面对,晴天收起一条心”的“雨伞文化”和“净、静、敬、竞、精、境”的校园“六JING”文化,营造团队讲合作、个人重责任的责任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提出“六JING学子”毕业生形象(育人目标),其中“净、静、敬、竞、精”是单项目标,“境”是综合目标。“5”和“1”与五十一中相呼应,因此,“六JING”文化是“5·1”文化的融合,更是五十一中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特色队伍建设
定位发展方向
随着学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创建一支充满活力、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治学严谨、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如今,学校多名教师在省市级比赛中脱颖而出,李宝虹被评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春艳、许文梅、柴晓利获得国家优质课一等奖,刘素娜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班主任,秦晓燕、柴晓利被评为郑州市第七届名师,柴晓利、徐献娥、杨嘉等获评部级优课,等等。这得益于学校“一三六九”教师梯队建设方案的实施。
根据入职时间和教龄,学校引导教师自己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实施分层次的评价,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为教师定位发展方向:35岁成为骨干教师,40岁成为学科带头人,45岁成为学校首席教师,50岁成为学校功勋教师。围绕青年教师的发展,学校安排了“青蓝结对”,并从听课、粉笔字比赛、书写反思、微课比赛、优质课比赛、演讲比赛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了过程性活动和阶段性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再如围绕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通过骨干教师论坛、示范课、切片诊断、课题研究、校外培训等多种措施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壮大学校骨干教师队伍。
特色德育模式
育人成效显著
围绕“以德立人,以文化人”这一基本培养目标,学校将品行修养浸润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积极开拓德育工作新路子,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日常管理,逐步形成了框架化、系列化、课程化、操作化的德育模式。
框架化:“三全一自”(全员、全程、全方位、自我教育)。
系列化:分年级确立不同主题,落实“四三二一一”德育体系建设。“四”,即落实早午读、课堂、课间、间操“四个纪律”;“三”,即建设入校、在校、离校“三个课程”;“二”,即培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两习”;“一、一”,即“一个跟踪”——对学困生的跟踪教育与服务,“一所学校”——家长学校的课程体系完善。
课程化:社团活动、班主任培训、新生教育、毕业班教育等都形成了各自的课程体系。分年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七年级建队仪式、八年级入团仪式暨14岁集体生日、九年级毕业典礼。
操作化:实行纪律指数、卫生指数的目标管理,行为习惯以自备垃圾袋为抓手,学习习惯以自习课的“入门即静、入座即学”为标准,使德育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性、有效性显著提高,使其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德育活动系列化: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坚持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如入校课程、离校课程、“两习”培养月、毕业典礼、“升旗小仪式 德育大舞台”、班级文化巡展、班歌合唱比赛、非遗进校园活动、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心理调适系列活动、音乐校园活动、社团和社区实践活动等。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得到了社会认可。
特色课堂改革
推进教育创新
1.打造“生动课堂”,培养师生“生动素养”
2012年,学校开始了“生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和探索,“生动课堂”的内涵有三:一是让学生“动起来”,二是让课堂“活起来”,三是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律动的课堂。
这些年,学校就“生动课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举办“生动课堂人人上”教学大比武;分学科、分课型调整“课堂评价量表”;征集“生动课堂”关键词,举行教学设计大赛、说课大赛、教研组长论坛;邀请省市教研员到校“把脉问诊”等,培育道德课堂在五十一中适宜的生存土壤。
学校的目标是:建设“生动”课程,打造“生动”课堂,培养学生“生动”素养,提升教师“生动”能力。2016年11月,学校“生动课堂”被评为郑州市道德课堂有效形态。
2.借力“互联网+教育”,“翻转课堂”使课堂更生动
2015年秋季,学校开始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让“翻转课堂”成为“生动课堂”的有效抓手。经过近7年的实践,学校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基于学校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流程上,采用“翻转课堂”较为典型的“两段十环节”,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反馈交流,课中展示交流、合作质疑、检测提升、总结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逐步生成的特色教学生态。
3.改进校本教研,切片诊断助推生动课堂
在开展“生动课堂”的基础上,为了深化“生动课堂”的理论框架,使“生动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学校特邀河南大学魏宏聚博士团队来校进行定点教学切片诊断,每月定期分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组开展教学切片诊断分析、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借助教学切片诊断这一新的研究方法,提升学校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专业发展素质和教学有效性。如今,教学切片诊断已经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一大特色,通过教学切片诊断校本特色教研活动,助力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成长。
特色创客教育
拓展学校空间
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864平方米的楼顶格物天地创客空间综合实验园区正式对学生和教师开放。该综合园区集植物园、无土栽培实验室、校园创客空间、数学多功能教室、地理多功能教室于一体。围绕综合园区的建设,学校新开发了“现代生物技术”“花卉组织与培养”“地理星空”等创客校本课程,新成立了萌芽生物社、梦工厂、3D梦想社等多个创客型社团,成为学校学科课程发展的新名片。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太乙拳进校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活动。学校美术教师任涛是国家非遗项目开封木版年画传承人,师从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先生,从事开封年画文献研究、孤本挖掘整理及公共教育普及工作,目前,在他的努力下,这项非遗项目已在学校扎根,以校本课程和社团的形式普及,学校专门为其建设了非遗工作室,非遗特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抓手。2018年6月,学校被确立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传习基地和“听爷爷讲故事·非遗援助计划传习基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