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模式
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物流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对物流工程与管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数量、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培养存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产科教融合深度不够、产教融合管理机制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需求。
近年来,浙江万里学院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对物流工程与管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紧密围绕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双循环”枢纽城市、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探索并构建了“产学研用”四阶段递进式、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物流工程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难点、痛点,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成功路径。
紧盯行业发展需求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构建了以行业需求为牵引,以现代产业学院和行业特色学院为载体,通过政府部门、高校与企业有效分工和无缝协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三位一体”、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港航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需求,整合行业专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能力要求,细化实施路径,对接ILT(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协会)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强化培养方向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过程与职业能力对接、培养标准与资格认证对接。结合区域特点及行业发展新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科研、应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校院两级共出台36项教学、实践等环节管理制度,保证了物流工程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落实。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的问题,持续扩容产教融合“朋友圈”,形成了“产学研用”四阶段递进式、政产教深度融合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
依托浙江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宁波市首批试点特色学院以及国际航运物流学院等行业特色学院,通过政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优势资源集聚协同,突破了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从学校到企业、从知识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人才培养各阶段的有机衔接和全过程产教深度融合。截至目前,与79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其中紧密合作型16家,基地每年可接纳实习实践研究生近100人,确保所有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究和实习实践。
构筑协同育人共同体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围绕资源共享、人才共培、责任共担和成果共创的目标,构筑了“高校—企业”双主体的协同育人共同体,优化了产教深度融合管理机制,为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培养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
在校企平台共建上,采用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现代产业学院与行业特色学院组建机制,校企共同投入建成省级产业学院1个、市级特色学院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与企业共建物流研究生重点实验室2个;导师队伍建设管理方面,聘请物流工程领域行业专家83人作为校外导师,实行“双导师制”,通过岗位设置、激励机制、考核评价等途径对校内外导师实现一体化管理。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万里学院在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培养上取得显著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近两年毕业论文抽查合格率与优良率均居全省前列;近三年毕业生起薪水平均高于全省研究生平均水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2022届毕业生全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其中60%以上毕业生就职于吉利汽车、建设银行、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龙头企业、大型国企、高等院校等单位,近8%毕业生进入宁波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学生创新成果方面,近三年研究生发表SSCI/SCI/核心期刊等高水平研究论文30余篇,参与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百余项,产生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并取得包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奖在内的多项标志性成果。
(胡玲玉 王琦峰 袁勇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