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报国之志 化解“学习危机”
日前,有媒体聚焦大学教室里的“学习”,指出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和多样了,但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危机”,无法很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也给教育者提出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教师该如何革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大学生如何深度学习以更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高校怎样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危机”?
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经济、社会领域带来巨大变化,也给高校的教育教学提出挑战。脑科学的兴起、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质上都是教育应对技术革新的主动求变。在各种信息唾手可得、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的背景下,再坚持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显然有缘木求鱼的感觉。而“学习危机”的产生,固然有某些专业偏于理论研究、某些学科内容更新较慢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没有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因此,化解大学生的“学习危机”,要先从更新学习观入手。
更新学习观,一方面要明白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某些知识、拿学分、顺利毕业,而是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拥有服务社会、为国家作贡献的技能。另一方面要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的界限与疆域被打破,泛在学习已是常态。善于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打造浸入式学习的场景,提高专注度和学习效率,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数字化能力是关键。现实中,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往往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海量的优质学习资源,运用信息技术诊断自己的学习效果,或者借助某些社交软件、付费学习平台等找到优秀的学习伙伴,建立学习共同体。
信息化时代,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以往考试成绩好代表学习能力强、学会课本知识就能解决现实难题等观念,变得不再适用。相反,有效的学习始于带着问题去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查找自身不足、完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大学生将学业规划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多种学习工具、学习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在为他人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不断积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我价值。以英语学习为例,要将其作为活学活用的日常交流工具。在学习语法、大量阅读之外,要多用多练多反思。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寻找笔译、口译、做主持人等社会实践机会,提高自身对英语的感悟力、自信心,也可以在支教等公益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引导更多人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学要讲究时效性,也要追求趣味性。毕竟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技术要由人来应用,要服务于教学;教学最终是为学生赋能,使其顺利就业,进入社会后有所成就。尤其是地方院校,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时要尽力做到兴趣驱动,兼顾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不妨多借助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习的成就感。
大学生“学习危机”的背后有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有学习意义感缺失、学习目标偏离、生涯规划不足的问题。通过深入教学改革,辅以德育工作,当大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国家紧密相连,心怀爱国之情、笃行报国之志,在学习中找到成长的乐趣,看到自身的努力方向,在奉献中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感,“学习危机”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系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