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 继往开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木铎金声,弦歌不辍。2022年金秋,北京师范大学迎来了120周年华诞。这在北师大历史上,在中国语文教育历史上,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盛事。回顾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展现一百多年来北师大学者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卓越贡献,这既是对中国语文教育发生发展的深刻追忆,也是对北师大先贤们的深长纪念,更是对未来中国语文教育的深远昭示。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滥觞之地。一百多年来,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校名如何更替,校址坐落何处,师生身处何方,北师大始终有一批学者与时代同步,回应社会关切,矢志不渝地关心、支持语文教育,身体力行地探索、引领语文教育。我们选编了在北师大任职过、兼职过的98位学者100篇关于语文教育的文章,精心荟萃,按照发表时间编排,立体地呈现了波澜壮阔的语文教育发展之路,清晰地展示了北师大一百多年来语文教育取得的累累硕果,生动地体现了北师大学者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全面地反映了北师大学者代代相续的语文教育精神谱系。这一切可归结为一个主题: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

    为了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北师大学者面对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和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牵头拟制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行的学制,为我国建立起独立分科的教学体系。当时新学堂的学制、课程及教材,多从国外引进,唯有语言文字教育的独立设科,由我们的教育先驱者根据国情与语言文字特点进行探索。《学务纲要》完整呈现了语文独立设科之宗旨、任务及方法,为中国具有学科意义的语文教育揭开了序幕。

    为了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北师大学者主动地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融入语文课程。他们认为一国的语言文字,是国民思想感情传达的媒介;一国的文学,是民族精神生活的结晶,语文教育深刻影响着国民素质和国家命运。在时代洪流中,他们带头高呼“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口号,将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的成果进行深度融合,积极呼吁改“国文科”为“国语科”。国语科的诞生,使语文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力地推进了语文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北师大学者于1920年首次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正案)》,由此颠覆了传统书籍的样式。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方便了阅读,促进了教育普及,并与世界文化接轨,也极大地提升了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这套议案的释名、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一直沿用至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语文教育规范化建设,有效地巩固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为了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北师大学者创制了注音字母,确定了以北京话为国语标准音,促成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及常用汉字的标准读音,从而统一了全国标准音。1926年公布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为之后《汉语拼音方案》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条件。北师大学者撰写的《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法书,撰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论专著,这些论著出版坚实地奠定了现代语文教育的理论根基。

    为了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北师大学者主动回答了当时语文教育的重点问题。他们提出语文教育宗旨在于“止贵明通”,把语文教育聚焦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明确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功课,把本来用语言文字写出的东西,当作语言文字来研究、来学习,是语文教育亘古不变的宗旨。提出语文教育目的是人人能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提出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为媒介,学习提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能力。提出语文教师是经师,也是人师,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学识、健全的人格,要懂得如何使用教材、怎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出语文教材选材要文质兼美,既要有教育价值同时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要兼顾古今中外优秀文本,各类文本要按比例形成梯度;教材编写要立足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编排学习内容,各学段教材内容要有机衔接。提出语文教学既要继承我国传统教学的优秀经验,又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提出要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不同的教学方式,作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识,激发其兴趣,学习一种文类样式就要掌握一种写作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既秉承前人的智慧,又体现时代的特点,较为完整地构建了现代语文教育体系。

    历史川流不息,事业代代相传。北师大先贤们的真知灼见不但给当时的语文教育指点迷津,对新时代的语文教育依然具有启发与借鉴价值,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对语文教育那份真挚淳厚的情怀,学习他们对语文教育那份执着追求的精神,学习他们对语文教育那份勇于担当的风范,学习他们对语文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思想方法,完成北师大先贤们未竟的语文教育事业。

    弦歌不辍,继往开来。让我们在接续北师大一百多年语文教育的薪火中,传递好这支凝结着他们的辛劳和卓识的火炬,不断开创新时代语文教育的新局面,谱写语文教育的新华章。

    (本文为《北师大学者论语文教育》前言,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