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TEM项目为基点 助力儿童自由成长
①孩子们研究如何把玩水区的水引入菜地
②孩子们尝试制作空中小路模型
③孩子们根据设计图钉制花槽
④孩子们合作,根据设计图制作小推车
⑤孩子们按照设计图组装雨水花园的模型
⑥孩子们测量安装花槽需要的长度
⑦孩子们参与彩虹路的重修
⑧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雨水花园设计图
⑨孩子们现场设计管道搭建方案
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以下简称“兴华园”)创办于1988年,是隶属于宝安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现有21个班级、700多名幼儿,是深圳市的大型公办幼儿园。地处大都市,兴华园占地面积达9380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有7324平方米,园内还有一座天然的小山丘,被孩子们称为“花果山”。置身于如此丰富的自然空间中,一区一角、一树一草,随处可见孩子们“了不起的创造”。花果山的雨水花园、新的领操台、阳光房、雨水收集器……这些“了不起的创造”,不仅是孩子们持续、深度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成果与见证,也是兴华园“儿童是无价的建设者”的儿童观的生动诠释,更呈现出幼儿园STEM教育本土化的探索样态与实践路径。
看见儿童,相信儿童:儿童是无价的建设者
(一)儿童观的演变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本质属性的认识,教育儿童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兴华园的儿童观始终强调以幼儿为本,“儿童是无价的建设者”,越来越深入地理解与认知儿童。
从教师主体转向儿童本位,兴华园最初的想法是要推动儿童参与,让儿童做班级环创的主人。兴华园鼓励教师让孩子参与创造,呈现儿童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结果。当时,大班开展了一个尝试性的主题活动——“我的环境我做主”,即从班级环境的色彩搭配、区域的设置、标识的制作到一日流程的呈现都由孩子们来决定并完成。后来,从室内到室外,让孩子们参与幼儿园大环境的讨论与设计,慢慢地形成一个又一个项目。与此同时,兴华园的儿童观进一步强调了儿童能力和创造力的宝贵。
在兴华园“30周年园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为幼儿园准备“生日蛋糕”、设计幼儿园吉祥物“呱呱”、探寻幼儿园30年的发展变迁,他们的参与让园庆成为一个关乎情感、爱和祝福且极具教育与纪念意义的仪式,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去做的力量、去想的力量、去感受的力量以及去理解、去表征和表达的力量”,体现了儿童不可估量的价值。他们拥有巨大的潜能,在劳动、游戏与生活中能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与探索者。随着对儿童能力的一步步深入认知,现在,兴华园认为“儿童是无价的建设者”。
(二)“儿童是无价的建设者”的内涵和要义
“儿童是无价的建设者”有三层内涵:一指儿童是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建构者,二指他们是园所发展的建设者,三指他们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作为自我成长的建构者,他们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意识,有着自然生长的能力,幼儿园要做的便是保护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对自我的信心与对生命的尊重。作为园所发展的建设者,他们与教师一样,是幼儿园的主人,他们有权利也有责任参与幼儿园的一切改造和建设。作为社会进步的参与者,他们是未来的人才,也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能够通过自身行为参与美好社会的建设,为促进社会更好发展进行思考、探讨并付诸努力。
在底层逻辑上,兴华园的儿童观与STEM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等理念不谋而合。秉持着这样的儿童观与教育立场,兴华园开始探索STEM教育在幼儿园的落地。在一个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兴华园不断认识幼儿、了解幼儿,时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在尊重他们天性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一个个项目的实践中,兴华园看到了一群充满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孩子,他们自由自在、灵动而美好,用行动向成人证明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和探索者。
重视儿童参与、赋能儿童建设:课程源于儿童
(一)课程在哪里:课程思考立场变革
自2015年起,兴华园以实现幼儿主动学习为核心开展课程改革,建构可持续、有生命力、适宜幼儿发展的“兴华课程”体系。从过去“教授为主”转变为“以幼儿核心素养发展为重”,更加重视幼儿的声音、表达、想法、需求。
儿童在哪,课程就在哪。课程不仅是书本上的内容,更承载着幼儿的童年生活,幼儿在这种生活中发生与教师、同伴的交往,发生与环境、事物的互动,从而获得多样化的经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在教师支持、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各种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应该属于经验,课程的构建应当是回归经验的过程。“兴华课程”便是立足于“儿童中心”,对课程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大胆探索。而STEM是一种围绕真实的问题解决来驱动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育活动,强调“真实问题的解决”这一点与兴华园的课程观高度一致。可以说,兴华园逐渐探索成熟的STEM项目活动是“兴华课程”变革的一个缩影。
(二)以工程为纽带的STEM学习:儿童学习方式变革
STEM教育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有机融为一体,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学习。其核心价值取向在于通过以工程为核心的设计和制造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旨在培养具有设计思维、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批判意识的21世纪人才。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儿童学习的奠基阶段,开展STEM教育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兴华园以工程为纽带推进儿童的STEM学习,让孩子在工程活动中整合多学科学习经验、运用技术工具和数学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
1.在解决生活真实问题中学习
幼儿的学习是基于现实生活和真实问题而产生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与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且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由此可见,在STEM教育视域中,生活真实问题的解决不仅是STEM教育的内容源泉与最终旨归,也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肥沃土壤。
在STEM项目中,幼儿的学习基于现实生活和真实问题而产生,且真实问题的解决贯穿项目始终。例如,“幼儿园阳光房”项目的产生便是基于“幼儿园需要建新房子”这一现实问题。这一现实问题明确了幼儿探究的方向,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从“建座什么样的房子”到不断优化设计图,再到实际操作时遇到的挑战,幼儿不断持续深入地进行着探究。
又如“幼儿园的新领操台”项目,围绕“为老师制作一张新领操台”的任务展开,孩子们在过程中遇到了一连串的问题。任务开始前,孩子们发现领操台破旧容易晃动,便尝试修复,经历了几次修复失败后,便决定做一张新的领操台。领操台如何制作?孩子们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便采访了园长和教师,综合各方需求设计方案。制作领操台需要准备多少块木板?孩子们用搭建模型的方式确定了所需的木板数量。在着手搭建的过程中,怎么钉钉子?最后余下的空间放不下一块木板怎么办?领操台做好后,台面粗糙有很多木刺怎么办?怎么把领操台装饰得更为美观?怎么把做好的领操台搬到一楼操场?……可以说,这一连串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推进了整个项目的完成。在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2.通过参与园区建设活动开展真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越来越多幼儿园更加重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