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减贫贡献中国职教方案
多年来,西方国家为减贫投入了大量经济发展援助,但从效果看,情况依旧令人担忧。以伊斯特利为代表的相当一批学者认为,世界范围内人类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全球数亿贫困人口至今仍挣扎在生存边缘,迫切需要获得更多发展援助;二是数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持续输送经济援助但成效甚微,被称为“伊斯特利悲剧”。
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转型时期,如何从根本上阻断贫困阶层的代际传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走向等维度探索出一条经济建设和人的发展相融合、摆脱贫困与振兴乡村相协调的发展道路,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脱贫、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解决世界贫困人口的深度脱贫提供了理论镜鉴和中国方案。
探索“职教扶贫”实践路径,摆脱“快增长慢脱贫”恶性循环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成为阻断贫困阶层代际传递的主要推动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迁移,无论是面向城镇迁移还是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方面都功不可没。它将不同性格禀赋、不同能力倾向的人进行适岗匹配,将个体需求同社会要求有机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和人口脱贫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快增长慢脱贫”的现象在低收入的非洲国家尤为突出。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进程来看,经济增长助益贫困人口脱贫的前置条件,在于是否有配套完善的教育理念和福利政策。
在这一点上,中国从实际出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扶贫制度体系,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支持体系全方位覆盖,结合当地产教融合需要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与技能培训,从“可持续发展”的广度将物质扶贫与精神脱贫有机结合,实现地区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协调推进。一是聚焦发展能力,赋能发展技能,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二是着眼发展定位,拓宽脱贫空间,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救助帮扶机制;三是明确发展思路,壮大师资力量,进一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彻底性胜利,从源头上瓦解了“快增长慢脱贫”的恶性循环,实现了摆脱贫困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局面。
擘画“职教共富”核心理念,破解“高投入低产出”发展难题
“伊斯特利悲剧”的另一个待解难题在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全球治理体系的供需失衡。全球治理体系下如何维系供需平衡、践行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人才的适用性是贯穿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始终的核心课题。
从外部扶持力量来看,职业教育同发展经济、振兴乡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输送专业技术人员、夯实乡村振兴力量从而形成广泛的人才基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实现了人才培养方式由单一技术赋能向兼具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跃迁,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从内部发展动力来看,在物质贫困纾解的同时充实精神世界,是主体回归自我和对人的本质的超越。依靠传统教育方式传授技术技能不足以适应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必须激发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追求超越自我价值,这是积聚乡村力量、提升个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为此,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注重内外兼修,从人才的适用性视角出发积极探索从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通途,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西方国家持续输入大量经济援助、但无法满足贫困地区人口发展所需引发的“不对症”问题,从方法上破解了“伊斯特利悲剧”中“高投入低产出”发展难题。
指明“职教中国”发展方向,构建“命运共同体”职教大联合
近年来,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以实现贫困地区人口脱贫为最低目标,从“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指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发展方向,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国内方面,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影响最为深远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为世界人民的脱贫和共同富裕作出重要贡献。不仅如此,我国还通过实施东西部职教结对帮扶,以及面向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开设职前职后培训等举措,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行动方案。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效突出,是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人力强国的基础性工程。
国际方面,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搭建“一带一路”平台,将中国的职教帮扶方案和减贫发展经验同沿线各国分享,为世界发展不断输送人才资源、提供中国特色的教育公共产品。如具有中国特色的“鲁班工坊”已在19个国家落地实施,由中国职业院校开发的5项有色金属专业标准获批赞比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等。通过加强战略合作和国际交流,帮助世界上亟待摆脱贫困但又苦于发展的国家和人民以新的理念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职教大联合,为充分应对全球贫困治理,敦促各国形成相互包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筑牢思想根基。
(作者吴琼工作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鹏工作单位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的阶段性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