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学生的“电诈黑手”
■编辑部评论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在湖北省针对学生及未成年人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率不断上升。今年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已处置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最高检近期发布的数据也提醒我们,招聘、实习、兼职领域涉案问题较为突出。
想获得免费游戏装备,扫描陌生人发过来的二维码,10岁小学生被骗走1.7万余元;想“足不出户兼职赚钱”,大二学生网络刷单被骗1.6万余元……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青少年遭遇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五花八门。
当下的青少年属于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沉迷网络游戏、高额打赏、过度消费等情况日益显现。受疫情影响,学生上网课的时间增多、接触网络频率增加,学生信息易被网络应用软件不当收集,甚至推送给不法分子,为电信网络诈骗埋下隐患。而且,青少年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较弱,容易掉入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甚至被诱骗参与犯罪。
近年来,无论是在法律体系的完善,还是定期的网络环境整治行动中,涉及学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已引起各地注意。也许有人认为,打击此类诈骗,有执法、司法等部门就够了。其实不然,“电诈黑手”伸向学生的社会危害性很大。除了金钱损失外,有的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学业被耽误,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现实中,有不少学生是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家长和学校才意识到潜在问题的严重性。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目前网站监管系统还存在明显漏洞甚至缺陷,技术被异化为“骗术”并成为犯罪工具的事件屡有出现。可见,斩断伸向学生的“电诈黑手”不是易事。
不让学生落入“电诈黑手”,必须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反诈意识。在这方面,教育的力量更为直接有效。在电信网络诈骗多发地区,教育部门应谋事在前,主动加强与当地检察、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深入开展校园安全的综合治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应尽的责任,学校可通过主题宣讲、校园活动、队会班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甄别诈骗信息的能力。对于沉迷网游、电子产品或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关注其行为习惯、心理状态,加强家校沟通。家长作为监护人,责任重大,应主动与学校站在同一战线,提高教育能力和反诈意识,改善亲子关系,与孩子共同做好电子产品的使用管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家长也要及时介入,依法寻求权益救济。
各地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还提醒我们,网络平台是斩断“电诈黑手”伸向校园的关键环节,必须承担起审查网络诈骗信息的义务及责任。现实中,一些网络平台还存在责任认识不到位、对涉诈信息排查不充分、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相关企业如果未履行风险控制责任致使群众受骗的,将被依法追究责任。因此,网络信息防骗审核的这根弦,相关企业要时刻绷紧。这是网络平台应尽的责任,也是对自身良性发展的长远考虑。
构建学生安全成长的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方应携起手来,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斩断伸向学生的“电诈黑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