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气象万千
■陶继新论道名校系列之五十一
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以文“化”人,尤其是经典诗文,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也有真善美在缓缓地流淌。所以,与经典诗文结缘,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它的精神滋养,不但拥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气质,而且还能步入更高的人格境界。山东省潍坊市实验小学的诗文育人,则让全校师生在持续不断地受到经典诗文滋润的同时,也拥有了幸福的当下与美好的未来。
这正是校长张则香的期盼所在。张则香,潍坊市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其管理经验曾在山东省教育管理高层论坛、山东省小学名师成长观摩研讨会、潍坊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推广介绍,录制的视频入选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内容。曾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评潍坊市特级校长、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市特级教师、潍坊市师德标兵、潍坊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奎文区劳动模范、奎文区专家型校长等。自从走上校长岗位,她便与诗文育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和一群对诗文情有独钟的教师,共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以文“化”人的精彩故事,让学校呈现出万千缤纷的精神气象。
大量背诵,乐在其中
为什么要学生背诵大量诗文?张则香校长说,小学生背诵诗文,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因为年龄越小,记得越快,忘得越慢。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大量背诵古代经典,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学校正是把握了这个时机,训练学生在校六年背诵积累诗词平均500首以上。
低年级教师李靖说,她所教的二年级学生,除了记诵学校要求必背的诗文外,还背诵了《岳阳楼记》《木兰诗》《春江花月夜》等长篇诗文。在大人看来晦涩难懂的古代诗文,小学生背诵起来非但没有困难,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生在很快完成诗文背诵任务后,还经常追问教师,什么时候背诵下一篇?
学生喜欢背诵经典诗文,除了有其先天的优势之外,还因为学校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快速而又快乐的背诵经典之路。
一、扩大识字量
学生在开始背诵经典诗文的时候,很多字并不认识,可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边读一边记,却能很快地背诵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字已经或深或浅地烙印在了他们的大脑里。这对扩大识字量无疑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汉字是表意文字,在孩子们看来,一个又一个的小方块字,就像一幅幅图像。学校结合汉字起源和甲骨文相关知识,用图画阐释汉字的象形造字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教师张玉莉说,学校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均超过2500,有的能达到3000多。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时候,认识的字较多,这对提高背诵的效率与兴趣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古法今用
中国古代诗文,是与音乐相配的。孔子曾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所以,结合音乐吟诵古代诗文,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张则香校长介绍,学校教师高敏、于海燕等专门投拜名师,学习吟诵,教学生吟诵古代诗文。吟诵像唱歌一样,具有娱乐性与美感,令学生兴趣盎然,不但乐在其中,而且还将诗文之美长久地贮存在生命的记忆里。除了吟唱,教师还尝试辅之以古琴演奏,以琴歌的方式来吟唱诗词,又为诵读诗文增添了新的美感。
学校成立了由教师高敏负责的吟诵社团,命名为“德音乐府社”,以吟诵和琴歌的方式学习诗文。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诗文节,不少活动都有诗词吟诵活跃其间,师生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君子博文,贻我德音”专栏,定期展播学生的吟诵音频和视频。诵唱融为一体,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受益群体从本校学生到外校师生再到家长,让经典诗文的吟诵遍地开花。
除了吟诵之外,学校还引入了古已有之的歌诀体诵读法,这一合辙押韵、节奏欢快、形式灵活、朗朗上口、易学易记的诵读方法,极大地加快了学生背诵的速度,被称为“闪电记忆法”。师生合作读、男女生相继读、同桌击掌读、“开火车”读……热火朝天地开展,学生忘我地沉浸在奇妙的记忆王国里。
三、走进家庭
即使假期里,诗文诵读活动也以另一种形式继续进行。教师丰秋红把诗文电子稿发到家长群里,让家长与学生一起背诵。有的家庭还进行了亲子比赛,增进了亲子交流,让学生自信、家长自豪。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于海燕倡导家长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诗文。期末的家长会也经常变成读书盛会。会前,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背诵经典,会后则是学生展示一个学期来的读书成果。让家长们充分感受到:诵读诗文,不只是孩子的事,也是家长的必修课,唯有如此,才能构建起名副其实的书香家庭,让孩子受益终身。
诗文诵读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得有声有色,也逐渐走出校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荣获尹世霖童诗朗诵大赛冠邦杯特等奖,吟诵节目《传承》《鹿鸣》获省级推介,200余人在省诗词大会、市吟诵比赛中获奖。20余名教师的诗文诵读、吟诵教学在市、区教学现场会上展示。学校先后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中华诗教联盟校、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等。
仿写创作,水到渠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有了大量经典诗文积累,写作才有水到渠成之势。当然,“会吟”和“下笔”并非一蹴而就,大多要经历仿写和创作两个阶段。
一、仿写
副校长庄明华说,学校的仿写教学从低年级就开始了,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之后,开始有写作的冲动。于是,教师因势利导,指导他们进行仿写。
教师郭姗姗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童诗的仿说仿写,仿创的原作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课本上的儿童诗,二是由课本原文衍生出来的诗歌,三是课本外适合学生读仿的诗文。学生的仿写之作虽然稚嫩,却洋溢着儿童的灵动之气。如8岁学生张译文仿写的《春天来了吗》:“春天来了吗?去问树上欢唱的鸟儿。春天来了吗?去问水塘边飞舞的柳条。春天来了吗?去问草丛里悄悄露头的嫩芽。春天来了吗?去问池塘里欢快的蝌蚪。”又如7岁学生成奕璇仿写的《标点符号》:“妈妈是逗号,说起话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爸爸是感叹号,说话声音很响亮。妹妹是句号,圆圆的脸好可爱。那爷爷呢?唉!弓着背,弯着腰,那他只好当问号。”
学生仿照的是课本上诗歌的形式,其中却体现了思维的飞扬、童心的荡漾、内容的创新和灵感的迸发。这样的仿作,不但为中高年级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学生心里种下了诗的种子。
二、创作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背诵的诗文越来越多,开始向创作的天地进发。教师则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于是,学生诗文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便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教师张海宁介绍道,中年级主要进行楹联、古诗词的赏析仿写,渗透诗词知识,进行简单创作;高年级则在丰富诗词知识的基础上,由赏析过渡到以创作为主,掌握常见的诗词体裁的创作。
为了让更多学生走进诗文创作的天地,学校构建了从学校到年级再到班级的三级诗社。成立“点墨阁”诗社,从三年级开始,凡是诗文背诵量大且兴趣浓厚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入社。教师在引领他们继续诵读和赏析诗文的同时,鼓励指导他们创作。一段时间后,学生崭露头角,一批批“小诗人”应运而生。如11岁学生王冠元创作了《水调歌头·秋叶风旋美景》:“红枫染金秋,诗意姗姗然。仙境陶醉其中,飘零凉意添。旭日阳光映照,薄云只衬蓝天,露浸草清甜。橙黄橘绿处,只随风静转。依徘徊,似蝶舞,万千片。笑语天真可爱,停留这校园。一抹柔风悄音,岁月成全万物,清风入容颜。枫海铺操场,如梦美画面。”张海宁说,学生的咏史感悟等诗作也颇有特色。诗文诵读和创作,大大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
学生的诗作纷涌迭出的时候,教师们不禁慨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同时也更积极地投入背诗和写诗。于是,校园内形成了师生以诗唱和、教师间诗词交流的文化氛围。有些家长受孩子背诗作诗的感染,积极向孩子学习,于是,一起背诗和创作就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有时,学生在学校获得荣誉,家长还会发来自创诗作道贺,给孩子和教师一个惊喜。
教师田秀青说,在走进草莓种植基地,到安丘柘山挖地瓜、摘苹果等系列活动中,她的学生触景生情,即兴赋诗,家长们也不甘落后,与学生唱和,当天竟然作了200多首诗。由于有生活基础,这些诗作饱含浓郁的生活情趣。在全校师生和家长如火如荼地创作的时候,学校不失时机地成立了由教师曲莉莉负责的诗词创作项目组,开展各种层次和形式的培训指导,从而让校园创作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