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气象万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三、激励

    优秀作品见诸报刊,得到展评,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学校组织编印刊物与诗集,让很多学生“梦想成真”。

    曲莉莉说,她在班上创办了《银杏诗刊》,定期编印学生写的小诗,发给学生和家长,有的还传阅到其他班级。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将各班学生的诗作制作成诗集,还会为作品较多的学生编印个人诗集。教师张波的学生,已有20多人的作品编成了诗集。教师于海燕的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编印了个人诗集,有的学生诗作还正式发表在报刊上。

    副校长陈朝祎说,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了自评、互评、师评及家长评的评价机制,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鼓励,拥有继续努力的信心。同时,为每一名学生建立诗文档案袋,详细记录诗文背诵和创作的足迹,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收获;进行“诗文诵读明星”“诗文小博士”“校园小诗人”“诗文诵读特色班级”“诗文优秀辅导教师”系列评选,在让“小诗人”不断涌现的同时,也让更多教师“更上一层楼”。

“三品”育人,润泽心灵

    诵读诗文和写作,不仅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作用,而且,经典诗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还会“润物细无声”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形成人格力量。学校挖掘诗文中的育人元素,于2019年提出了“三品”育人方略,即品诗悟德、品人学德、品史立德,进一步实现了诗文育人。

    学校专门成立诗文育人研究小组,校长挂帅,由对诗文育人颇有研究的教师于海燕担任组长,对“三品”育人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索,有了很大的收获。

    一、品诗悟德

    将经典诗文记诵于心固然重要,而进一步品味其中的要义,生成属于自己的感悟,才能将诗文诵读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陈朝祎说,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对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学校读本进行了资源整合,梳理出了“家国情怀”“劝学悟道”“真挚友情”等14个育人元素,并归入不同的领域。比如在主阵地课堂,就精心研究出了“三品”育人的“三阶段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悯农》时,不但让学生背诵,还带领学生拿起农具,到田间体验生活。这个时候,这首诗不只停留在记忆里,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悟“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学校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粮食种植与收获的过程,用诗词开展“厉行节约、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宣传活动时,更让人信服和感动。

    二、品人学德

    经典诗词流传千古而不衰,是因为其中闪耀着高贵的精神。所以,在诵读诗文的时候,要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其高尚的人格,即必须在“品人”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不但引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还带领他们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仁者爱人、学而不厌、百折不挠等精神品质,悄然烙印在学生心里,久而久之,形成美好的品质。

    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琳说,教师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对特别喜欢和敬佩的诗人进行深入探究,在诵读诗作、欣赏其中艺术之美的同时,研读作者的传记和故事,了解他们的人生历程,感受其身上的文化风骨和爱国情怀等,鼓励学生从小向诗人学习。

    “学一首诗,识一个人”是品人学德的一个有效方法。比如学了苏轼的诗词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苏东坡》专题片,共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还和学生一起绘制苏轼一生行迹图。学生走上诸城超然台,想象苏轼创作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一气呵成的精神气象,体会其乐观豁达、气象万千的非凡人格。

    同时,学校还编制了《诗人故事》读本,包括“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狂”贺知章、才女李清照、文武双全辛弃疾等60多位诗人的故事,让学生走进诗人的人生,感受诗人身上特有的精神气象。

    三、品史立德

    经典诗作中不但有沛然的诗意,也与时代背景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诗的同时学习与之相关的历史,将诗史融为一体,挖掘红色诗词中深邃的历史内涵,组织学生进行红色诗词创作,开展“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比赛,并创建了不少别出心裁又极具教育意义的课例,比如于海燕的《七律·长征》、曲莉莉的《长征组诗》等课例,不但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还被外校教师借鉴学习。

    张则香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诗悟德、品人学德、品史立德的过程中,不但培育了学生的人格,自己的心灵境界也得到了升华。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以文化人。文中之德化之于师生之心的时候,育人就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师生发展,潜力无穷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潍坊市实验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深受诗文的滋养,充分挥洒才华,让学校有了灵动鲜活的“文气”。这种当下的精神景观让人欣慰,而且还积蓄了文化能量,悄无声息地向着未来延伸,奠定师生灿烂美好的未来。

    一、学生诗意成长

    大量经典诗文的诵读,让学生出口成章、落笔成文,语文成绩也不断进步。不仅如此,教师高敏说,她的学生不仅喜爱语文、成绩优秀,在其他学科也有出色的表现。数学教师反映,班里的学生思维更活跃、发言更积极、语言更精练。诗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持续不断的诵读,逐渐“入住”学生的语言系统大厦,进而生成了优质的语言系统。所以,学生不管学习什么学科,都会感到轻松与愉悦,并在学有所得中体验“不亦乐乎”的审美快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丰富,积蓄在胸的诗文,会焕发出更大的生机。经典诗文中蕴含的生命能量,不仅不会止步于学生时代,还会继续向未来的生命延伸,让人拥有美好诗意的人生。

    二、教师主动发展

    1.构建不同层次教师发展机制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潍坊市实验小学教师的发展,呈现了百花争妍的态势。

    陈朝祎说,20多年来,教师在诗文育人方面之所以能有如此持续而又迅速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构建了各类教师发展的培养机制。

    培养新入职教师,重在让他们尽快掌握必备的诗文育人教育教学技能与策略,特别是上好诗文育人常态课,掌握诗文诵读、诗词鉴赏、主题活动、诗词创作等基本课型。

    培养骨干教师,重在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引导他们研究阅读教学与诗词创作规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范式,如感怀诗创作、赏析创作,以及“关键词串联”“巧用意象”“借用典故”“托物言志”等创写技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培养个性化教师,重在为他们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进一步提升其职业幸福感。通过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承担专题研究项目,举办讲座、课堂观摩等系列活动,打造个人教育教学特色,促进他们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如教师于海燕的“三品”育人、教师曲莉莉的组诗教学、教师高敏的吟诵教学、教师田秀青的诗意实践等,均获市、区教学成果奖。

    与此同时,学校构建相应的评价机制,在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中单设诗文育人系列奖项,分别设立“诗文育人标兵”一等奖和“诗文育人模范”特等奖,并将这一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这些评价机制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教师诗文育人研究的热情,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2.激活主动发展的内在需求

    教师高敏在教学生学习诗文的时候,自己也背诵了大量诗文。为了让学生既诵诗文又知其义,她收集和学习了《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的不同版本及诸家注释,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教师于海燕系统诵读与研究了《诗经》《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孟子》《庄子》等,走进了学以致用的天地。她自信地说,通过大量的诗词诵读与研究,她不但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更加沉稳和自信。

    潍坊市实验小学的诗文育人,充分开拓了学生的发展前景。同时,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也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山东省中小学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潍坊市创新教育示范校、奎文区诗文育人特色学校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陶继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