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思政课” 铸就“红色师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革命者从这里走出,徐特立、杨昌济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曾会聚于此。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不仅是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学校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以“大思政”为育人理念,以“红色血脉”为育人载体,经过10余年实践,探索了一条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血脉”铸“红色师魂”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创新之路。

    怀中楼、润寰楼、特立楼,润之广场、东方红广场,弼时路、维汉路……校区所有楼馆、道路等建筑、景观,均采用杰出校友和革命家的名字命名,走进东方红校区,仿佛置身在一个缩微型的历史博物馆。学校将精挑细选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中,红色文化浸润了学校的每个角落。

    “学校就是一个无形的红色师魂培育场,我们希望通过挖掘学校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铸造师范生红色师魂,培育新时代‘大先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童小娇说。

    为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学校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将红色教育元素嵌入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编审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讲授、教学研讨、考试考核、毕业论文等各环节,形成了“门门有红色、人人讲师魂”的协同效应。

    平日里,学生义务讲解员2020级师范生杨雪琴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为游客进行讲解。“一师曾经有这么多‘大先生’,教出了这么多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伟大人物,太了不起了。我暗下决心,我也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杨雪琴说。

    这里也是学校的实践教育教学基地,新生的入学教育第一课就从这里开始。学校运用“大思政”理念,充分发挥校本红色资源优势,构建了观、学、游、研、演、创“六位一体”的涵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独特路子,带给师范生更直观、更真切的体验,教师情怀和职业认同感明显增强。

    刘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今年暑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重走主席游学路”活动,走访宁乡沙田、沩山密印寺和安化梅城等地,寻访青年毛泽东的游学足迹,发掘鲜有人知的游学故事,并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义务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6届师范毕业生向慧目前在湖南张家界第二中学担任音乐教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本科学习期间,老师将红色故事编排成作品搬上舞台,我在这些作品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向慧说。

    红色文化的熏陶,坚定了师范生的理想信念,一批又一批的师范毕业生带着光荣与梦想,奔赴三湘四水,扎根基础教育。据统计,近10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范生平均从教率80.7%。2016至2021届公费师范毕业生平均从教率96.32%,在乡镇以下学校从教比例达92.24%。

    城步县儒林镇中心小学教师兰朝红,为改变家乡农村落后教育状况,从省城调回乡村,20多年无怨无悔;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教师麻小娟,7年来坚持每天晚上走进学生宿舍,在睡前为孩子们讲30分钟故事,被称为“一千零一夜故事老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不仅“下得去”,而且“教得好”,涌现了许多有大志的人师楷模。

    “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善用‘大思政课’,打造特色红色学术文库、红色课程体系、红色主题教育精品,培育具有对党忠诚、爱生如子、敬业奉献‘红色师魂’的‘大先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