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劳动习惯 推进以劳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头道巷小学学生在劳动课上学习制作月饼。 ?湖南永州,新田县龙泉四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江苏南通,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学生在劳动课上制作木偶。 ?浙江省杭州市澎扬中学开展有“烟火气”的劳动教育课,课堂上,学生们在体验烹饪过程。

    编者按

    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施行,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写入课表,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课究竟如何上,师资配置、课程评价如何跟得上,成为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3所学校在总结原有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规划落实新课标介绍做法和心得,敬请关注。

    中小学劳动课程如何落地?辽宁省盘锦市魏书生中学提倡学生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学校建立劳动清单,形成“劳动日历”,并通过课程化实施劳动教育,习惯化推进以劳育人,建立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盘锦市实施劳动教育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早在1997年9月,魏书生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第一天,就要求全市学生每天坚持“五个一分钟”:做一分钟家务,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军歌,练一分钟踏步,练一分钟记忆。一分钟看起来简单,但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做下去却不容易,这其中的“做一分钟家务”就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五个一分钟”(后来发展成“七个一分钟”)一做就是25年,直到今天都没有间断。其间,通过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家务劳动征文等方式,学生劳动观念不断强化,劳动能力不断增强。除此之外,魏书生还要求全市学校把班级、学校、家庭、社会有关劳动的事项科学分配给每一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事时空统一,提高了劳动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品质,让学生养成了劳动习惯。

    建立劳动清单,确保劳动教育有效实施

    2013年,辽宁省盘锦市魏书生中学成立伊始就秉承劳动育人的理念,除正常开设每周一节的劳动课外,还努力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转变为校本课程。这些随意性很强的劳动内容,只有通过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够确保科学有效地实施。

    首先是建立劳动清单,把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完成的劳动任务列出清单,按照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例如洗衣做饭、收纳衣物等)、生产劳动教育(例如蔬菜种植、工艺制作等)、服务性劳动教育(例如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一一归类。其次是确定完成方式,哪些是自己就能独立完成的劳动(例如清洁卫生、公益劳动等),哪些是要由集体组织共同完成的劳动(例如基地体验、种植菜园等)。再其次是确定目标任务,明确劳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劳动过程,安排课程时数与评价方法。

    在全校64门校本课程中,校本劳动课程共8门,占八分之一,集体组织完成和独立完成的课程各4门。以种植菜园劳动为例,这是属于集体组织共同完成的劳动课程。全校42个班级、8个教研组,每个班(组)一块菜地,种植品种由各种植班(组)自行研究确定,完成育苗、栽种、除草、施肥、浇水、收获、制作、展示的全过程。该课程每个学年安排36课时,在栽种等环节可以4—6节联排,在除草浇水等环节可以单节排课。同时明确目标任务,通过种植蔬菜、农作物,让学生知晓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了解植物不同阶段的生长过程,学会基本的种植技能,养成热爱农业的品质和劳动的习惯。此外,学校还邀请有经验的种植专家、农民通过座谈、研讨等方式,一起研究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强化劳动过程,应对气候变化,注重农业劳动安全。最后就是明确评价方法,考虑到学生请病假、事假等因素,36学时修满32学时且文字、图片过程记录材料完整即为合格,收获蔬菜、农作物成果为优秀,同时对成品制作展评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这个过程使学生既习得了劳动知识与技能,也感悟和体验到了劳动价值,同时又实现了劳动和生物学跨学科的育人功能。

    形成“劳动日历”,推进以劳育人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劳动习惯的养成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在魏书生提倡的“做一分钟家务”的基础上,我们拓展了劳动的内容,丰富了劳动的载体,构建了劳动的进阶,通过培养劳动习惯推进以劳育人。

    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例,因为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所以要求初一的学生能够清洗自己的衣物、叠被子、收纳生活用品;初二的学生能够清洗床单被罩、规范整齐收纳生活用品;初三的学生能够主动开窗除尘、美化宿舍环境、创建宿舍文化。这样既关注到了不同学段劳动目标的阶段性又关注到了劳动内容的渐进性,实现了劳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结构性要求,也使学生养成了劳动的自主性。

    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张“人事时空统一劳动清单”,明确规定了每个人的“责任田”,每块黑板、每块玻璃、每块地砖都有责任人、完成时间、检查人员,学校大扫除时,班主任一声令下,20分钟内就能完成任务,快速高效。每年1月21日进行社会调查,3月5日去敬老院、福利院、社区进行志愿服务,4月1日种植育苗,5月4日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体验劳动,10月16日进行科技创新比赛,12月30日进行职业体验……这些时间以“劳动日历”的形式固定下来,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日久天长形成习惯。劳动的习惯一旦养成,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就会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注重整体设计和有机衔接,落实新课标

    学校还在学科融合落实劳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学校在总结原有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规划落实课程标准,进一步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确保每周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学校按照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三大类,十个任务群整合原来的校本劳动课程,明确必修课、劳动周、寒暑假的劳动任务,注重整体设计、有机衔接,通过聘任劳动模范、行业专家、技术人才,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学校还探索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方式和方法,既关注过程评价又关注结果评价,协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关系,客观真实地记录学生的劳动表现,扎实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学校进一步拓宽劳动教育的平台和载体,充分开发学校的环境、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同时统筹社会资源,通过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方式,进一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格局。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走向规范化。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入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办法,推进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盘锦市魏书生中学原校长)

    本版图片均由视觉中国提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