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院园融合 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现代社会对教育人才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创新提升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的模式成为当下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方向。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将“院园融合”形式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时代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为以“院园融合”为依托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丰富课程维度 

    培育专门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综合育人能力强、幼儿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结构系统全面、身心健康、勇于创新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院园融合”是指学校与幼儿园建立融合关系,根据幼儿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注重锻炼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就业和助力幼儿园发展起到双向利好作用。学院通过深入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在“院园融合”的指引下,丰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维度,培养专业性人才。

    第一,学院设立学前教育(师范)与早期教育专业,注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设计与组织能力建设、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家园融合等,开设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幼儿园班级管理、声乐基础与儿歌表演唱、美术、舞蹈等专业课程。学院鼓励学生考取幼师资格证、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奥尔夫音乐教师证、感觉统合训练师证书等。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第二,学院围绕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的特点,进行相关实训课程的设置,包括模拟企业及教育机构环境、进行教育教学实训演练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探索及领悟,锻炼学生在实践中适应环境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学院定期举办园长大讲堂活动,邀请托育从业人员为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围绕早期教育行业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分析早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总结未来就业必须具备的能力,鼓励学生加强专业学习,磨炼专业技能,立鸿鹄之志,做好职业规划,为“幼有所育”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学院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托育行业发展,定期组织领导班子、早期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对托育行业品牌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丰富课程维度,探索托育专门、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如学院调研初之光国际婴幼儿托育中心,充分了解托育机构的运营模式和服务对象需求,及时调整早期教育专业实习方案内容,保证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辟产教试验田

    深化院园融合

    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上,学院注重深化“院园融合”,实现双方优势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实现“院园”双赢,互助互利。

    首先,学院聚合智慧,科学规划,推进“院园”深度融合。将附属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的“试验田”,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探索,推动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学院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双师共同体”。为办园经验积累、“双师”教师培养、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提供便利条件。“院园融合”协同育人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附属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此外,学院深度挖掘校外实训资源,与多乐小熊国际日托中心等托育机构达成共识,送出去、请进来,为学生提供校外小学期实训、毕业生顶岗实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其次,学院高度重视“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有效贯通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最后一公里”,巩固拓展长期稳定的就业融合渠道,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学院组织开展线上座谈会,邀请托育、幼儿园等机构参加座谈,充分肯定融合意愿,深入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搭建宣传展示、双向选择的平台,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此外,学院还建立常态化走访交流互访机制,形成“1+1>2”的效果,助推校企双方高质量发展。如学院与北京朝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公司旗下10所幼儿园成为学院“校外实训基地”。

    再其次,学院安排学生走入幼儿园开展顶岗实习活动,帮助学生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实习期间,学院要求学生注意仪容仪表、虚心学习、认真记录见习实习收获和感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以教师标准严格要求。学院与实习基地遵循“长期协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融合共赢”的原则,开展实习交流,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文化互补”的融合运行机制,实施“院园”教师互聘制度,提升学生教育水平。

    (赵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