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朱旭东:要通过提高家长的家庭建设能力,增强家庭文化建设水平,从而促进家风建设;通过家庭、社区和学校的一体化行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通过家校立体化沟通网络,弘扬劳动、奋斗、奉献、创造、勤俭节约五种精神。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持人: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王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种新发展格局,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新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数量足够、质量精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培养如此庞大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必须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教育体系。
因此,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办学条件、课程教材、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和教育治理全要素的质量,走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培养人才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要与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发展高质量教育的成功经验,吸引、会聚各方优秀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人才强国。
顾红亮:第一,国家的创新发展靠高水平人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缺乏人才,自主创新无从谈起。在国际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是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必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第二,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而且在不断更新。我们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教育体系来满足庞大的人才需求。第三,顶尖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是稀缺资源和战略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能完全依靠外力培养。我们必须自力更生,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创造有利条件,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意识,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朱旭东: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新时代一项紧迫任务,它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体现,也是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既是自立自强的人才培养要求,又是人才储备安全的客观需求。
主持人:为实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目标,我们应做好哪些工作?
顾红亮:第一,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人才自主培养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第二,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他们的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感染青年学生。
马陆亭:实现人才自主培养,一要推动办学模式改革,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二要推动育人模式改革,面向数字化时代,努力实现规模化教学安排下的个性化学习,培养未来新型人才;三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人才成长创造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社会条件。
朱旭东:人才自主培养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开展国际交流;既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又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既要吸收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经验,又要参考人才培养的全球先进经验;既要提高教师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又要符合教育教学一般要求。
邬志辉: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教育体系能否培养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所需人才的问题。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迫切需要我们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人才自主培养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国家“双一流”建设、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等就是在引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主持人: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您认为时代新人应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应该如何培养时代新人?
顾红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好青年的四个标准,即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可以将其看作时代新人的重要品质。其中最重要的品质是有理想,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我们要花大力气培养时代新人。第一,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大思想淬炼力度。第二,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第三,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在实战中经风雨、见世面,练就过硬本领。第四,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具备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能做到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发挥教育在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中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主持人:教育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方面,能发挥哪些作用?
朱旭东: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是三位一体的,没有教育强国就没有人才强国,没有人才强国就没有科技强国。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手段,因此教育要在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基础性作用表现在,教育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推动实现科技创新;培养战略科技人才,满足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先导性作用则表现在,教育通过前沿性、前瞻性的知识创新、思想创新、理论创新、观念创新,促成前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育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发挥着牵引性作用,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使创新得以赓续,牵引着创新驱动。
教育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培养人才的质疑精神、审慎思维、爱国情怀、创新品质推动实现科技创新。
主持人:教育在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方面,能发挥哪些作用?
马陆亭:教育在完善人才战略布局中要发挥各级、各类、各领域、各区域全覆盖的作用。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底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人才进入社会的“双车道”。继续教育是人才在职赋能的“加油站”。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前端人才,要为基础理论原始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体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全方位服务,其作用在人才战略布局中更为显现和突出。
主持人:教育能够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哪些贡献?
顾红亮:第一,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和世界一流的教育、科技资源进行高水平合作,以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促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第二,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培养造就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马陆亭: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服务国家战略形成对建设创新高地的支撑。要着力解决战略性产业、乡村振兴等发展中的问题,以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为基础增强建设创新高地的活力。
邬志辉: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仅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更是一流人才的会聚之地,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高地。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大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吸引世界人才向中国流动;另一方面要主动作为,建立开放包容的引才聚才用才机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