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思想武装年轻人头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扫码听代表声音

    听见二十大 代表声音笔记融媒报道

    你好,我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路丙辉,是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思政课教师。

    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能够有机会参加党的二十大,我感到无上光荣;能够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的二十大报告,我倍感振奋。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十年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献。今后5年怎么做,到2035年怎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怎么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报告里都有非常详尽的阐述。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比一般的老师要更关心理论问题,其中最鼓舞我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融入教学中,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表述更新、更精准,我体会更深、更真切、更振奋。我过去教给学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在中国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但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才更符合中国的实际和人民的需要呢?

    经过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的努力奋斗,我们终于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告诉中国人民,我们的社会主义将是什么样子。这将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对国际社会上那些期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来说,又多了一个选项——中国式现代化。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三十个年头,在我心中,“教师”二字分量极重。我很庆幸自己专门从事思政课教学,因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解决信仰、信念、信心问题的,是解决方向问题的,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

    大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走向社会的预备期,我们要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方式方法上下苦功夫。

    思政教育应该成为极具亲和力的教育,用心用情,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思想困惑,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丙辉漫谈”讲座,将思政教育从课上延伸至课下。30年来,“丙辉漫谈”已开讲了350多期,我收到了上万张承载着学生思索与信任的小纸条。

    我想,学生不是不喜欢思政课,只是不喜欢照本宣科、毫无感情、枯燥的思政课。我们必须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自己放在为学生“铸魂”、当好“领路人”的位置上,去钻研课程、创新形式。

    近年来,通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契机,我带领学生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开展调研、去乡村振兴的火热一线写报告、赴革命老区学党史,走进基层社区宣讲,在“行走”中把思政课上到祖国的大地上。“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们看到了祖国之美,看到了国家的发展,磨炼了意志品质,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近十年来,我感受到网络舆论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正能量更加充盈,许多青年学生更加积极地表达对国家的热爱,这背后就是青年对社会进步的关注,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未来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更感使命在肩。

    我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守正创新。在教学中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更好地解答学生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使思政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信仰课”“人生课”,引领学生走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路,踏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之门。

    我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给我身边的青年教师,带给身边的党员!把党的创新理论、思想声音化作一束光芒,照亮每一个年轻学子的梦想。

    本报记者 任赫 采访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