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儿童剧本杀走学科培训“老路”
近日,一种新兴的儿童教育娱乐方式——儿童剧本杀进入大众视线。有记者了解到,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许多教培机构和教培老师纷纷寻求转型,其中有部分教培人进入儿童剧本杀领域。近年来,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作为新兴的娱乐方式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推崇。此背景下,“儿童剧本杀”的概念也逐渐热起来,在品牌营销和推广过程中,一些机构也是铆足了劲,俨然一副寻找到新风口的架势。
从目前媒体的调查报道来看,不能低估儿童剧本杀市场的规范难度,同时还得警惕儿童剧本杀异化为另类学科培训。
就在前不久,有消息传出,某剧本杀馆实际上是一家学科培训机构老师开设的补习班,伪装成桌游剧本馆进行补课。随即,“培训机构借儿童剧本杀变相进行学科培训”的话题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而结合各方调查和回应来看,一些猜测可能并不属实,但目前市场上的确有不少儿童剧本杀的从业者是从教培机构转行而来的,甚至在一些营销推广之中,剧本杀机构和品牌方也刻意强调“师资”力量,并把儿童剧本杀定位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这一系列操作,让原本作为娱乐方式的剧本杀被抹上了另类学科培训的色彩。
应该说,儿童剧本杀开发结合一些学科知识,在玩的过程中考验儿童知识储备,并不能与变相的学科培训直接画等号。但是,如果在推销过程中突出培训和教育性质,甚至有意无意地向家长暗示可以“补课”,这既有夸大之嫌,涉嫌虚假营销,也未尝不是在刺激社会的教育焦虑,这背后的逻辑,很难不让人与此前校外培训机构的泛滥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一些主打儿童剧本杀的机构,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强化监管,探索更明晰的市场边界,避免异化和擦边球横行。
当前,有部分学科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将剧本杀作为转型赛道,对此不必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但儿童剧本杀如果还是把心思放在换种方式延续过去的教培之路上,这显然并不明智。一方面,这条“转型”之路能否走通,势必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如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等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就明确指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
另一方面,真正的商业模式转型,必须要能够解决新的市场痛点,创造新的社会价值,如果把儿童剧本杀弄成“地下”教育培训,无疑是把路走窄了,也是对于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自我矮化。因此,这方面还需要从业者打开思路,跳出既有的局限性,告别路径依赖。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