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高校答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围绕帮扶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志智双扶,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和乡村人才链、产业链、治理链的耦合发展,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角度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角度发挥了显著作用,交出了一份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高校答卷。

    小家与大家的发展逻辑契合。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属性在“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服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而回馈社会是其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推出系列政策,高考招生增量向中西部倾斜,公共服务类就业岗位增量向中西部倾斜,深入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有效激发了其内生动力。

    公平与效率的资源配置兼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彰显教育公平的国家基本政策导向。但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是在保持公平竞争的属性下实现基本保障,因为教育有促进民生、兜底保障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承载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如近年来国家建设的“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推动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有效支撑,让所有的毕业生都能享受全国高校的就业信息,在拓宽学生就业视野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动能与势能的动态转化高效。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的生命线,也是高校的核心优势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显示出科研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今年8月,教育部发文就推动高校加强有组织科研,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高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保障、成果供给和人才支撑,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这是高校科研创新势能转化为乡村新发展动能的直接体现。同时,乡村新发展动能也是促进教育科技进步的“试金石”,是向社会输出产能的“发动机”,有效丰富了高校综合势能的内涵外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