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士生教育存在淘汰机制吗
一提到美国博士生教育,很多人会想到其超高的淘汰率。根据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和其他相关机构统计,过去30年,美国博士生淘汰率一直维持在40%—50%区间。为何会有这么高的淘汰率?国内不少学者认为,一个核心原因是美国高校建立了以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或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为标志的淘汰机制。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不是,美国超高的博士生淘汰率又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资格考试并非造成美国高校博士生高淘汰率的核心原因
首先,在美国博士生教育领域,鲜少使用国内所说的“淘汰”(elimination)或“淘汰机制”这种较为消极的词语。在英文文献中,常见的表达为“流失”(attrition)或“退学”(drop out),表述较为中性。如果将美国博士生的“流失率”理解成“淘汰率”,显然是不准确的。鉴于国内大部分学者使用“淘汰”指代“流失”,本文将继续沿用这种用法,但须注意二者区别。事实上,近年来美国高校和学者一直在为提高博士生保留率而不断努力,过高的流失率已经给政府、学校、导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与时间损耗。
其次,美国高校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不是一种淘汰机制。资格考试是美国博士生必须参加的关键考试,通常在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入学后的第二年或第三年进行。一般而言,候选人第一次没有通过资格考试,还有第二次补考的机会,如果补考失败,该生将会被劝退。然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在美国高校,资格考试是为了检测候选人的智力成熟度、基础知识以及对学科的理解程度,预测候选人是否拥有继续博士论文写作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换言之,资格考试只是一种培养手段,根本目的是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而非淘汰学生。第二,在美国高校,个人只要足够认真努力,一般都可以通过资格考试,真正因没有通过资格考试而被退学的学生并不多见。根据美国学者克里丝塔2008年对佐治亚大学144名没有获得博士学位者的调查,仅有6名学生明确表示是因为没有完成学校考核要求而被劝退。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把美国高校过高的博士生淘汰率归咎于资格考试。当然,我们得承认,资格考试起到了威慑和筛选作用。
最后,美国不同学科博士生的淘汰率不尽相同。在美国高校,人文学科博士生淘汰率通常最高,其次是数学与物理科学,再其次是社会科学,最后是生命科学与工科类。甚至在同一所学校内,某些学科的淘汰率可以超过60%,而低的只有15%。如果用淘汰机制来解释如此悬殊的淘汰率,难以令人信服。此外,美国高校博士生的流失(淘汰)并不是在候选人资格考试那年才出现,而是贯穿博士生从入学到学业结束的整个阶段。美国学者迪·皮耶罗把美国博士生的流失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流失(入学前两年)、中期流失(入学两年后)、晚期流失(入学三年后)和终点流失(入学五年后)。显然,美国博士生教育并不存在国内所定义的淘汰机制。
美国高校博士生高淘汰率的主要原因
如前所述,美国高校博士生超高的淘汰率,并不主要是由所谓的淘汰机制导致的。更确切地说,美国博士生的高淘汰率并非因为学生能力不足。那么,超高的博士生淘汰率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综合一些学者观点来看,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体因素。美国学者罗维茨指出,约有70%的美国博士生中途退学是因为个人原因,而非学术或经济原因。不少人在选择读博前,对读博期间的严格训练缺乏足够了解,错误预估了成功获得博士学位的难度。同时,研究指出,社交孤立也是美国博士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如果博士生在读博期间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发现研究方向与个人兴趣不匹配、职业目标发生改变、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结婚生子等,均有可能导致中途退学的结果。
第二,学术因素。研究表明,导师与博士生候选人之间积极和非等级化的关系,是学生成功获得博士学位最为关键的因素。在美国高校,许多博士生把退学的原因归咎于得不到导师足够或正确的指导,或是与导师产生冲突、形成负面关系等。此外,不少学者指出,美国院系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也是博士生超高退学率的重要诱因。这些系统性问题表现在:缺乏对导师的监管以及对导师指导能力的培训;美国高校文化氛围注重批评而不是支持,教授总是在寻找博士生论文中的弱点;美国院系似乎有一种“强者生存”的心态,乐见学生被淘汰,而非支持学生智力增长。
第三,经济因素。研究表明,有无资助直接关系到学生博士学位完成率和完成时间。如果一名博士生在读博期间为了维持生计,去外面从事与学业完全无关的工作,其获得博士学位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在人文学科与数学、物理等获得资助难度较大的学科中,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当然,以上对美国博士生高淘汰率的原因分析较为粗糙,而且也不是只有一种因素在单独起作用,更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在共同作用。
多举措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改革,要科学全面地认识美国博士生高淘汰率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以我国每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为例,按照美国相关部门统计,如果淘汰率高达50%,那将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但显然,我们很少听闻中国留学生大批被淘汰的消息。个人猜测有三大原因:第一,中国留学生目标明确,且足够刻苦,抗压能力较强;第二,中国留学生与导师维持着不错的互动关系,导师愿意给予更多指导;第三,中国留学生多数没有后顾之忧(如娶妻生子、赚钱养家、半工半读等),可以做到一心读博。
同样,国内博士生(部分在职博士生除外)大部分目标明确、刻苦用功、意志坚定、心无旁骛。在当前日益强化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学术环境下,那种“混”学位者已经十分罕见。而且,越来越多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硕士加入考博行列,这导致中国大学的博士教育现状是“进来也难,出去也难”,顶尖大学更是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简单、错误地套用所谓的美国博士生淘汰机制,只会加剧学生的内卷程度和精神压力,未必能提升培养质量。
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办法有:一是增加信息透明度,包括院系博士点对博士生的期望和制度要求以及导师对博士生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慎重作出决定;二是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网络,如设置论文写作技巧课、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与减压课程等;三是强化导师指导责任,遴选德才兼备的导师,同时建立导师监管体系,设置学生反馈机制、学生中途换导师机制等;四是加大博士生资助力度。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博士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省属高校设立了博士点,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生。如何确保这类学校的博士培养质量,并确保博士毕业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我们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