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回应行业发展需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如何以人才培养变革回应新时代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及技术人才新需求,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和中国高铁“走出去”,是行业特色院校必须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兰州交通大学全面践行产出导向教育理念,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以新工科建设为带动,深化行业企业合作,创建政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体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专创融合的新时代轨道交通行业工程师。

    协同推进产出导向专业教育

    学校紧跟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及学科交叉融合新业态,与中国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等3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政产学研融合、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以此为背景,改造升级铁路传统专业,布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兴工科专业,聚力构建轨道交通产业链与传统特色专业链“双链融合”的专业集群发展新结构。同时,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协同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化复合型战略储备人才“3+1”培养新模式,全面建立面向产出的专业教育体系。

    校企共同制定契合产业需求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包括,赋以德智体美劳具体学时和学分,将学生全面发展落到实处;紧密对接轨道交通行业人才新需求,突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学科交叉,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与内外需求、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达成”六大关系;建构“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支撑关系”及“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两大矩阵,重组和优化课程体系,形成“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四级递进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三维关联的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支撑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有效达成。

    实施面向产出的课程大纲及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对标课程目标,吸纳行业新技术及最新科研成果,优化教学内容,校企合编专业新教材,强化学生解决行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析与持续改进,形成过程性考核与结课考试相结合的多元课程考核方式,使课程目标全面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支持课程目标实现,课程考核方式客观反映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学校与企业共筑“实验—实习—创新—创业”四位一体轨道交通行业实践教育新平台,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267个,创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选聘685位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兼任指导教师,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及智慧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强化行业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对变化的工程环境和技术场景的适应度。

    赋能学生工程师素养和工匠精神培养

    学校传承弘扬以詹天佑爱国主义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天佑文化,铸魂育人。

    学校打造了以天佑园、和谐园、唐臣广场、复兴广场、青龙桥车站、铁路教育展览馆为核心的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以詹天佑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提炼形成了“爱国爱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天佑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并融入课程思政及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塑造行业工程师爱国敬业、甘于奉献的核心品质。

    学校构建了道德、政治等八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实行“个性化自由选课、逐级分类组班、线上线下融合、贯穿培养全过程”的通识教育机制,强化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的培养,使其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全面提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勇于承担对国家、职业和社会的责任,自觉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

    强化六维多元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学校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与改进监督机制,全面实施“六维多元”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监控与评价,加强持续改进效果检查,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全面实施基于教学目标达成的课程考核新机制。规范过程性考核及结课考试相结合的三类结课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及学习成效与课程目标达成考核;构建课程结课考试全过程监控闭环管理体系,实施校院系“三级”全覆盖巡考和校院“二级”全流程监考巡查制度;倡导非标准化考核,严格执行流水阅卷及基础课“阶段性测试+教考分离”制度;首创“线上通识课线下集中机考”机制,有效遏止线制“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现象。

    全面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工程。形成师生互选、选题、开题、平时指导与答疑、中期检查、论文评阅、查重、盲审、答辩、成绩评定及目标达成分析“十环节”全过程质量闭环监控机制,严把毕业出口关。

    全面实施“校—院—家”三级联动学业指导及帮扶机制。加强学生学情分析与学业状态监控和预警机制,精准实施学业全过程指导与帮扶,协同推进三全育人。

    全面实施“一认二评三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推进课堂改革。实施校院两级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建立“进校上岗”到“进堂上课”机制;实施校院两级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创设“系级全覆盖、院级选优秀、校级作示范”三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教师创新大赛;建立竞赛与评价一体化管理机制,教学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教学酬金“三挂钩”。

    全面实施课程专业负责人及听(看)课制度。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与兄弟院校联合建立虚拟教研室,创立“安宁五校联盟”,充分利用其他院校教学资源,实行多校教研室集体备课,实行课程及课程组负责人制度,建立校院系教学督导及领导听课制度。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全面优化面向产出导向的专业教育体系。

    全面实施“8+X”学院年度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服务与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教学院长例会、两年一届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管”三维评优奖励机制,全力营造“崇德敬师,争创典范”的文化氛围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管理乐管”三乐育人环境。

    近年来,学校每年有70%以上的毕业生在轨道交通和相关行业就业,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等轨道交通优势特色专业群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乘风“一带一路”建设,学校还为相关国家培养输送1600余名毕业生;为5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900余名留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本国轨道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骨干。

    (作者系兰州交通大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