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
(四)共同推动就业工作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就业创业基地,目前已与74家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新余市与学校联合开展包括实习实训、就业在内的校地校企合作育人工作。2020年乐易考公司通过对244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到97.93%,对毕业生专业能力满意度达到98.45%;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7.20%。
(五)共同开展项目研发
近3年,学生先后参与了深圳市前海英飞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K210轮式机器人主控板开发、新余市英克威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ZigBee智能插座开发等合作项目,与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江西分公司共建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升本以来,学校与地方和行业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开展省级以上课题研究达26项。
凝练鲜明办学特色,激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在原动力”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天工文化”育人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两个特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一)天工文化育人不断推进
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今新余市分宜县任教谕期间写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上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工艺百科全书”。
升本以来,学校加大力度传承和弘扬天工文化,将天工文化契合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成立了“天工文化研究院”,先后举行了35场专家讲座;开展了“天工文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促进作用研究”等省级课题研究,出版了学术著作,校本教材《天工文化:传承与发扬》将于2022年年底出版;学校抱石艺术学院部分学生参演了我国首部非遗传承大型儿童音乐剧《天工开物·夏布娃娃》;在学生中自发开展了“天工大讲堂”沙龙活动;在天工校区建有“天工开物园”等育人景观。《中国民办教育》推介了学校在“天工文化”育人方面取得的成效。
(二)“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逐步凝练出“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项目转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
“教学改革”深推进。创新以“教研学做一体化”为主要做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开设创新方法理论(TRIZ理论)课和跨学科综合类课程。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科竞赛”多亮点。学校持续推进江西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双促’机制构建”项目实施,构建了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四类型学科竞赛。升本以来,共获得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奖励2370项,其中国家竞赛奖236项、省级竞赛奖2134项。学校8次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得全国铜奖2项,江西省金奖4项、银奖6项、铜奖19项,江西省“先进集体奖”1项、“优秀组织奖”3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项,江西省一等奖35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35项。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9、2020年分别获得二等奖1项,2022年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参加江西省电子设计大赛18次获得冠军。参加全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大赛,是夺得冠军较多的高校。
“创新实践”勇探索。现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阵地,开展产学研协同育人。每年选派一批新生代表赴深圳等沿海地区的企业参观考察。聘请优秀校友为创业导师。选派学生参与校友企业老总跟班学习。升本以来学生自主科研立项68项,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8项,发表论文79篇。2020—2021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共80项,其中省级重点项目20项、一般项目60项。
“项目转化”见成效。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自主创新、服务外包、校内工程、创新创业4类项目的创新实践实施项目成果转化。先后立项实施掌上智慧校园APP等9个自主创新项目。与新余市水务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成功转化了6个服务外包项目。据统计,项目转化金额累计达1000余万元。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素保障力”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坚持引进和内培并重,建设一支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水平与科学建设相适应、能力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
(一)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组织召开师德警示教育大会。编制印发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资料汇编手册1300册。开展了师德师风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应测率和答题合格率均全部达标。切实做好树典型宣传先进工作,开展师德师风标兵、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近年来,涌现出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熊伟、18名见义勇为师生、“新余有爱”荣誉获得者陈平璋、“新余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乐俊杰以及“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谢浓等优秀教师。
(二)完善师资培养成长体系
每年组织新入职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近3年,学校组织教师赴企业学习锻炼187人次。提供优惠待遇和政策,加强对青、中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5年资助金额数百万元。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教师科研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
(三)加大师资引进工作力度
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拓宽人才聚集渠道,出台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实行“一人一策”“一人一议”,下大力气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021年共引进硕士253人、高职称教师32人。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按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对教师管理实行分类改革,发挥教师的专长。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机制。加快建立弹性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制度。加大人员经费投入,收入分配更向教学一线、高层次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2021年全校平均工资涨幅约10%。
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充分认可。近日学校对全校师生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师生对各项工作满意度高,教职工、学生表示“很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比分别为99.16%、98.09%。
39年的办学实践,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不少人成为行业翘楚和企业精英,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校友欧敏毕业后毅然放弃城区工作,回到老家重庆市潼南区宝龙镇严寨村,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帮助百姓脱贫致富,成为脱贫攻坚的“领路人”,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2021年6月,欧敏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2022年2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2021年2月,严寨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校友李国平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登上2012江西创富榜,2021年被江西省授予“2019—2020年度江西省回乡投资优秀赣商”荣誉称号。
校友孙清焕,2020年10月20日,以13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401位。2021年4月,以15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035位。
校友易海平曾获得2018年中国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并率先进入生物识别市场,在指纹识别技术上取得了不少专利成果。2021年获映山红上市计划,营业收入6.6亿元,公司估值26亿元。
返赣投资江西、建设江西、服务江西的校友多。孙清焕、李国平、蓝国贤等优秀校友纷纷返赣投资,新办企业,建设家乡,据不完全统计,总投资金额近300亿元,居全省高校榜首。如,孙清焕在新余、吉安投资180亿元,李国平在南昌投资40亿元,蓝国贤在上饶投资20亿元,袁昌龙在赣州投资20亿元,曾广文在吉安投资20亿元,张国林在赣州投资5亿元,宣江在抚州投资5亿元,汪小强在赣州投资3亿元,易海平在宜春投资6亿元。
学校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两次接受江西教育电视台邀请作“双创”教育经验交流。《江西日报》以《奋力迈步在创新创业教育之路》为题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作了报道,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130余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生至上,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提升育人能力,努力办好高水平人民满意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廖小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