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课
作为一名区域教育科研的指导者,我深切体会到在线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对教师、学生的巨大挑战。某种程度上,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加速了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使得“在家”上课不仅成为大面积意义上的现实,也预示着未来教育教学的某种可能。但是不得不说,有些中小学的在线教学是形势所迫,难免缺乏诗意。但我从薛瑞萍新书《在家读诗》(江西教育出版社)中读到了全然不同的“网课”。和《薛瑞萍班级日志》一样,《在家读诗》是薛老师个人基于记录和反思的“课堂自录”。
“在家”上课不等于上“网课”
在班级、在课堂服务近40年,薛瑞萍应该没有想到,会有那么40多天,她不得不和学生们“在家”上课——完成一个特殊的诗歌诵读课程。她一如既往地坚持了“日有所诵”的个人(班级)传统,借助极简的微信技术,通过“诵读—批注—分享—评点(师生共评)”的课堂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如沐春风般的“在家”上课场景。
薛瑞萍版的“在家”上课与上“网课”最大的区别,应该在于她和学生们借助日不间断的诗歌诵读相遇,最大程度地缩小了师生各自在家读诗和在学校、在班级里一起读诗的差异。因为,诗歌是教育教学内容中最需要放入个人体悟的东西,而批注又借网络上的班集体共享、互学的形式,生成了“在家读诗”课程的公共性、交互性。学生们的发现与见解是让薛老师格外珍视的,也总是让她惊讶和惊喜,然后,她以实名予以记录。
2020年春季学期的“网课”之旅肯定不止这40多天,但薛瑞萍选择只记录读诗的课程,并专心记录其间的师生感悟、发现,既是她对诗歌的格外珍重使然,同时应该也是“批注”——这个学生开始是自愿选择、最终是最用心完成的作业,让她忍不住记录、分享给更多人。
批注: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培育学生的批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要求,尤其是中高年级阶段。问题是,教师到底该如何认识“批注”这个阅读行为本身?又该如何示范性地带领学生去展开关于诗歌这种特殊文体的批注式阅读呢?
《在家读诗》恰恰展现了一个“直入文本”且走入学生生活的“批注”能力培育样例。薛瑞萍笔下的师生批注生动、深刻,很“语文”,甚至可以说很诗歌。不信,请看:
2月12日:批注,就是我们的思想在鼓翼!老师渴望看到同学们奋飞的样子,渴望听到同学们振翅的声音!
2月13日:当春回大地,朝阳升起,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起来,是行动;是歌唱,是诵读!灵魂也会饥渴,这样的诵读就是在饮食!只要携带理解和感悟,以适当的节奏和情绪诵读,我们就是在饮食经典。
2月20日:批注是我们锻炼思想肌肉的方式,也是我们展览书法和训练审美的舞台。
这样的“诵读—批注—分享—评点(师生共评)”课堂形式持续了40多天。难怪薛老师说,这种课堂形式就是我们在春天的呼吸里继续长高。继续长高的,当然是语文的关键能力之一——批注。在这样真切且求真的路上,薛老师和学生们遇见了越来越多的美好感受:“老师万分惊喜地看到,很多同学的批注不再是简单的点评,而是一段一段详尽而全面的论述,就像老师在讲课。”说不定,未来这个班级里会走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说不定,他(她)就会像薛老师这样给自己的学生讲诗,带领学生做批注。
“在家”,一种师生诗意栖居的生命隐喻
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导言中有一句话非常触动我:at home in our own souls, we become more at home with each other(我们自己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原来,舒适自在也好,亲密无间也好,在英文里都可以用“at home”来表示。联想到薛瑞萍从教近40年的状态,作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教师,她和她的历届学生在母语课堂上追求和享受过的,恰恰是这种心灵意义上的舒适自在,基于此,他们的师生关系以及亲师关系也就更趋于舒适自在。
这样想着,仿佛更想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好的教育,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和包装,就像再好看的时装、再精致的妆容,回到家首先想做的,一定是换上拖鞋和睡衣。《在家读诗》给我们呈现的,就类似于这种精神放松式的教育样态。毕竟,在很多场合,学生们的神经常常是紧绷着的。教师们的神经更是不敢放松的,在线教学期间尤为如此。何时,我们才能普遍像薛老师这样,简单从教,从心而教?
回家,回到我们的精神家园——诗歌,哪怕你还是一样的疲惫而归,哪怕你还是一样的身兼数职。诵读这样的诗句,眉头能为之一展吧,心情能为之缓释,乃至略略治愈吧——
柠檬/一定是想到远方去([日]畑地良子)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美]艾米丽·狄金森)
当年,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等“班级日志”之所以能在中小学教师中引起那么大的关注,现在想想,正是她那种与众不同的带班状态以及背后的生命姿态,让教师同行感到新鲜,进而想到,或许还有一种教育教学的可能性,在不远的地方存在着。今天,读《在家读诗》,一样让笔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网课”,不一样的语文教学,不一样的师生“在家”上课的生命姿势。
行文至此,也许有人会误以为薛老师的教学一定好轻松、好自由。如果你真的按照这40多天的记录亲自去尝试就会明白,她背后的付出、背后的底蕴以及她37年一届又一届的积累,有多不容易。也许,要连着阅读《薛瑞萍教学设计与实录》《讲述课》《写作课》《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你才能进一步理解,她为何能达到今天的这种“at home”状态。
最后,引用她在《在家读诗》封面上的两句话收尾吧:“唯有读诗以存志,唯有读书以求真。”
(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科研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