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秩风雨传薪火 植根汽车铸华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个行业,一所大学;一个企业,一所大学。这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可谓一道亮丽的风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就是这样一所高校。背倚巍巍武当,坐拥迢迢汉水,步履匆匆走过五十载春秋。因车而建,因车而兴,谱写了一曲与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同频共振的创业之歌,共同致力汽车强国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50年来,学校历经初创时期(1972—1983年)、探索前进时期(1984—2006年)、开放发展时期(2007年至今)。如今,已是一所在汽车、机械、材料、电子等方面具有较突出的学科优势与特色,覆盖工、管、经、理、法、文、艺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

    东风孕育汽院兴 

    峥嵘岁月搏激流

    创建于1972年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前身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大学。1983年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正式命名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中科院原学部委员孟少农任首任院长。1988年,学校开始探索培养硕士研究生;1994年,列入机械工业部门院校序列;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财政部门、湖北省、东风汽车公司共建院校;2006年,学校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划归湖北省管理。2008年学校被评定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入选“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校,同年正式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从最初的一片荒野、几间“干打垒”的老房子作教室到今天大力兴建新校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仅有2个专业、150名学生到如今七大学科门类多科性协调发展,学生1.9万人。波澜壮阔五十年,几代汽院人聚精会神抓建设,坚持工程应用不动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沧海桑田的巨变成就了“汽车工程师的摇篮”,为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励精图治半世纪

    改天换地绘蓝图

    五十年,漫漫求索,中流击水;五十年,峥嵘岁月,风雨华章。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秉承“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办学理念,围绕和拓展汽车产业链,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践行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政校合作,企校协同,着力服务汽车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奋力绘制凝心聚力求发展的时代蓝图。

    办学规模稳步扩大,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作为一所伴随民族汽车工业成长、发展、壮大的高等学府,学校坚持“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理念,围绕和拓展汽车产业链,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专门应用型人才,是国家首批50所现代产业学院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9万余人。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20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有7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2门湖北省一流课程、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0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国家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95个。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着力打造“汽车特色”系列学科竞赛,支持在校学生参加汽车造型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汽车方程式大赛等100余项竞赛。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先后获批湖北省“创业学院”、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北省“双创基地”等。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学生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评比等方面表现优异,近5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800项,其中各类国家奖项1000余项,获奖学生达5000多人次。学校在2016—2021年全国大学生竞赛榜上排名232位,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在2012年、2015年、2017年三次获得“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总冠军,多次代表中国赴德国、日本参赛,刷新了同期中国大学生在国际比赛中的纪录。

    师资建设快速发展,工程实践能力突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96人,其中专职教科研人员763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聘任外籍院士、国家人才等专家学者2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专家3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省专项津贴专家、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等省级专家人才48人。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教师”“十堰市劳动模范”“十堰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42人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者占比超过50%,学校拥有2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基层教学组织,评选“东风学者”“东风学子”18人、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5人。

    学校注重教师素质提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50%以上的教师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积极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不断优化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聘请了160多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科研工作高歌猛进,创新与应用亮点频频

    目前,学校设有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汽车节能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十堰)基地等5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17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5年主持和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厅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1200余项。获批授权专利600余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40项,获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6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全文收录。

    学校深度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与东风汽车公司、省内企业建立了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6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个地方特色高端智库,与14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创合作关系。长期以来,学校聚焦汽车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强化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乘用车双离合变速器换挡毂高精度复合加工生产线示范工程”“高精度惯性传感器地面测试方法研究”等国家重大重点科技研发项目获批立项,“汽车用铝合金高频焊管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成果入选省揭榜制项目成果发榜名录。学校以省科技创新群体为代表的17支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和8位优秀专家被纳入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共同服务十堰“双百行动”。学校获评湖北省“科教兴鄂先进单位”、全省“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单位,入选十堰市“双创战略团队”培育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扶持计划名单。

    对外交流蓬勃开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现有1个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访学深造;学校聘请了200余名海内外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全职引进7名外籍博士(后),先后以柔性方式引进6名海外学者。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境)访学深造、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组织学生赴德、美、法、英等国家参加双学位、交换生及本硕连读项目、国际竞赛、海外游学等活动。

    桃李芬芳硕果累累,飘香国内外

    多年以来,汽院毕业生持续走俏人才市场,一直被用人单位看好,据麦可思 2017年调查统计,学校 2017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水平(4446元)高于上届(3964元),毕业生市场价值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从职业行业来看,毕业生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计算机与数据处理”职业类的月收入(分别为5280元、4768元)较高,在“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行业类就业的月收入高达4879元。据麦可思对汽院2012届毕业生毕业5年后的薪酬调查,月薪为8382元,处于湖北省较高水平。另据人工智能公司IPIN调查公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毕业5年薪酬排行榜,学校毕业生毕业5年平均薪酬为8388元,排名湖北省第8位、全国第211位。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居省属高校前列,迄今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1万余名毕业生,用人单位一致赞誉汽院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一批批校友成长为汽车行业的技术管理骨干、领军人物和高管。

    不忘初心齐奋进

    乘风破浪再启程

    回首往昔,成就属于过去。展望未来,奋进是永恒的主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从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中走来,从几代创业者的铿锵歌声中走来,正昂首阔步走向多彩绚丽的明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